第36节 听大师说儒(35)

作者:胡卫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

本章字节:3108字


在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很容易形成因经济问题引化治安混乱的恶性循环。其原因有二:


一是强势者比较贪婪而愚蠢。认为强势者比较愚蠢,并非说他们智商低,而是说他们缺少智慧。一般来说,自私应该不是一种毛病,强势者贪求私利,也在情理之中。但他们却不懂得保护利益的源头。就像那个寓言故事中愚蠢的农夫一样,他得到了一个不断吐金币的口袋,却不惜拿走最后一个,以致这条口袋失去了吐金币的能力。有些强势者,比方说企业老板,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也不惜拿走最后一个金币。有的人甚至还有一种奇怪的驯鹰理论:不能让鹰吃饱,否则它就不会积极捕捉猎物了。可惜弱势者并非愚蠢的鹰,他们随时可能啄瞎驯鹰者的眼睛。


真正智慧的做法是:如果自己想拥有恒产,必须让员工拥有恒产。这样才能活水长流。


二是弱势者比较老实而胆怯。在中国,真正接受了儒家思想的人,可能不是做官、做学问的人,而是普通老百姓。如《说文解字》所云:儒者,柔也。接受了儒家思想的人,性情往往比较柔弱,比较爱面子,不喜欢争利。所以即使在利益问题上有不满,他们也不太会激烈抗争。到了忍无可忍时,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反抗异常激烈。中国每过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就会发生一次浩劫,至于小的社会动荡,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就是这种两极行为造成的。这样的历史,在世界史上可以说独一无二。


鉴于中国国情,当政者在制订经济政策时,指望强势者好心发作、主动让利是不可能的。不妨借鉴西方的利益分配制度与分配比例,明确规定企业主、股东与员工的利益分配比例,减少利益分配的随意性。这样,或可解决孟子所说的恒产问题。


小勇大勇都重要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在历代帝王中,不问他们好的是大勇或小勇,只要是好勇的,从他们的谥号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像赵武灵王、秦武王、汉武帝等等,凡是有一个武字的人,大多数都是好勇。但这些却不是中国文化中,孔子所标榜智仁勇之勇的真正精神。


经典回放


选自《孟子》


【原文】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译文】齐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敢。孟子回答说:大王请不要喜欢小勇。紧握宝剑,怒视着对方说:"你敢跟我较量吗?"这是匹夫之勇,不过能打败一人罢了。希望大王喜欢大勇……周文王一怒而安定天下百姓……而周武王也一怒而安定天下百姓。假设大王您也一怒而安定百姓,百姓惟恐大王不喜欢勇敢敢!


大师释疑


抚剑:南大师解为握着剑把子,把剑抽出一截来。


疾视:怒视。疾通嫉。


彼恶敢当我哉:南大师解为你敢跟我较量吗?


匹夫:普通人,此处意为小人物。


学儒一得:小勇是大勇的基础


孟子跟齐宣王讲外交原则,要以大事小和以小事大,并说这是乐天和畏天之道。齐宣王一听到这个畏字,心里就不舒服,马上打断说:寡人有疾,寡人好勇。他是用勇字反驳畏字。


孟子是高士,当然不会针锋相对地辩驳,他还是经常用的那一套:顺竿爬,顺毛摸。他不反对好勇,进而提出小勇和大勇的概念。什么是小勇?稍不称心就想打架。其实这种小勇让街头小混混来表现,眼睛瞪得还圆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态还表演得逼真些,确实不值得一个大人物来喜欢。什么是大勇?不畏强暴,匡扶正义,安定天下,造福万民,这是大勇。


为了说明大勇,孟子还举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例子。周文王得知密国无故攻打阮国的报告,怒不可遏,立刻率军讨伐,逼得密国不得不退兵。此举既巩固了周国的国防,又申张了天下正义。周武王吊民伐罪,推翻了商纣王的暴政,使天下人民皆享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