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听大师说儒(4)

作者:胡卫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

本章字节:3178字

小说。 不过,天地之道还有一个先天、后天的差别。先天之道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客观规律,因为天地也是按客观规律形成的。后天之道是天地产生之后的规律,如四季变化规律、办事规律、处世之道等等。归根结底,与天地合其德就是要按规律办事。


所谓与日月合其明,就是说智慧要像日月一样,无所不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智慧到达的地方太少,肯定是不行的。强调专业也是不行的,关注的东西太少。用现代说法,要有全球眼光、未来眼光,这样差不多就与日月合其明了。但日月也不是一天到晚挂在天上,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所以做人不必每时每刻都明察秋毫。该糊涂时就糊涂,更见智慧。


所谓与四时合其序,就是说办事要依天时变化。古代主要靠天吃饭,跟着四季走,事情很简明。现代靠科技吃饭,四季对某些行业有影响,对某些行业没有影响。时代不同了,办事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这里强调按规律办事,不是非得跟着四季走不可。


例如,台湾塑胶集团创始人王永庆提出过一条经营理论:卖冰淇淋要在冬天开业。冰淇淋是夏令商品,冬天开业销量小。但王永庆认为,正因为如此,经营者为了维持公司生存,不得不殚精竭虑地改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各方面都搞好了,旺季也到了,生意一下子上去了。这也是一条规律,但不是惟一。卖冰淇淋也可在夏天开业。路不止一条,但要想成功,必须找到一条可行之路。


所谓与鬼神合其吉凶,意思是事情的成败与鬼神的喜恶相合。古人认为鬼神喜欢和帮助善人,痛恨和打击恶人。只要一心向善,自然能得到鬼神呵护。而且古人很迷信,办大事前先向鬼神问卜,如果不同意就算了,免得惹鬼神不喜欢。还会按时祭祀,免得鬼神肚子饿了,身上冷了,心里一烦,跑来搞破坏。凡此种种。现代人根本不相信鬼神的存在,迷信这一套当然不用搞了,但一心向善总是不错的。


以上观之,不是长大了就是大人。长大了也可能是小人。想做大人,要学做大人。如何学?后面将陆续探讨。


给自己量身定位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每个人立身于这个社会,都要给自己定位,也就是自己要确定这一生要干什么。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怎么做,止于这一理念上,才能处变而宠辱不惊,处事而无悔。如能做到这个样子,在滚滚红尘里,也算得是一等一的人了。


经典回放


选自《大学》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之道,一是明了明德,二是亲善百姓,三是止于至善。知道止于至善,心就能定下来;心定了,就能静下来;心静了,就能放松;心放松了,就能自由思考;自由思考,就能有所收获。事物有本有末,事情有始有终,知道先后顺序,就接近道了。


大师释疑


明明德:南大师认为,是自明"内明"学问的准则,为"大学之道"的纲要。


止于至善:止即停留,可引申为坚持或执着。至善即最好的。是指最高的境界、最高的目标或最好的方法。止于至善大意是追求最高的境界、执着最高的目标、寻求最好的方法。


学儒一得:修行的六个步骤


儒学可以说是官学、领导学、幕僚学,是为了培养官员和高参而设计的教程。但儒家的理想不在做官本身,而是借助官方权势推行自己的仁道,造福天下百姓。这个目标,大致就是《大学》所谓至善,这是一个社会价值与个人修养高度结合的目标。


如果没有机会推行仁道而有机会当官,先儒的选择是不当官。所以孔子一辈子没当过几年官,孟子则终身不曾为官,孔子的多位贤弟子也终生不仕。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当官,而是觉得为当官而当官,目标不能实现,反而把境界低下去了。汉以后的儒士没有这么高的气节,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能不能实行仁道,先放到第二步再说。当然也有不少儒士确实利用权势实行了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