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听大师说儒(22)

作者:胡卫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42

|

本章字节:3136字


赵襄子听从建议,下达命令后,第二天,仓库的钱财就堆得装不下了。五天后,城池已修整牢固。赵襄子又听从张孟谈的指点,把董安于当年筑在城墙中用于制造武器的材料挖出来,赶造兵器。所以,没过多久,晋阳城已是兵精粮足。赵国在晋、韩、魏三国大军的围困下坚守了三年之久,最后赵国联络韩、魏两国,一举灭掉了智伯。


如果把此例跟崇祯皇帝的事例联系到一起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国库的钱财堆得再多,也不能说明国家富有;老百姓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国力强大。这就是要把财富储存于民间的原因。


与治理国家相似,一家公司如果只有老板极少数高层人员富有,而员工比较贫穷,并不是真正的兴旺发达。只有员工共同富有,才是真正的生意兴隆。中国某些企业家目前还在把设法削减员工薪水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这实在是愚不可及的事。诚如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所言:着眼于低工资,公司是繁荣不起来的。日本另一位企业家藤田田则说:没有一家公司因为支付高薪而倒闭。他们讲的都是把财富藏于民间的道理啊!


忠诚胜于能力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真是一个仁人君子,必然会遵循一个千古不易的大道,那就是言行忠信,必然可以得到一切好的结果。如果是自满、自慢、自傲,而且自以为是,一点也不悔改,那就必定会失去了一切。


经典回放


选自《大学》


【原文】《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出其口,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译文】《秦誓》说:假如有这样一位臣子,忠诚老实而没有其他本领,但他心胸宽厚,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长处,就好像是他自己的一样;别人有贤才美德,他心里欢喜,不光是口头上赞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赞赏。这样的人能够保全我的子孙和臣民,对国家是多么有益啊!假如别人有本领,他便嫉妒和厌恶;别人有贤才美德,他便故意压制,使他不受重用。这种人实在没有容人之量,是不能够保全我的和臣民的,对国家来说太危险了!


大师释疑


《秦誓》:即《尚书·周书·秦誓》。


断断兮:南大师解为能够具有明智的决断,有本作忠诚老实的样子,似较贴近。


休休:善良宽厚的样子。


彦圣:指德才兼美的人。彦即美,圣通明。


不啻:不但,不仅。


媢:嫉妒。


俾不通:俾即使。意为使之能为国君知道,即不受重用。


学儒一得:下属的六正与六邪


《秦誓》相传是春秋时秦穆公派兵伐郑,在崤地被晋军击败后告诫群臣所作的誓词。但也有学者考证说,该文在秦晋崤之战之前就已经存在。不管它是不是秦穆公的誓词,里面所讲的用人之道是耐人寻味的,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忠诚胜于能力。


正是因为忠诚,才会一心一意为大局着想,才会为老板得到才人贤士而心生欢喜而不会嫉妒。但该文只讲了没有才能而有忠诚一种情况。假如既有才能又有忠诚,该如何当下属呢?哪些行为是不忠的表现呢?对这些问题,汉朝刘向的《说苑》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因原文较长又晦涩难懂,故按原文翻译并节录如下:


做臣子的规则是,服从命令,完成任务后及时汇报,凡事不要专权独断,不要靠曲意逢迎来获得宠信,不要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一定要对国家有贡献,一定要对君王有帮助。


做臣子的行为,有六正六邪。按六正去做,就会享有盛誉;按六邪去做,就会得到恶名。名声好坏,是祸福之门,不可不慎。


什么是六正六邪?


六正是:第一,事情还处于萌芽状态,就能清楚地看到成败的先兆,得失的要点,在祸事还没有发生就预先采取措施,使君王超然地立于显要尊荣的地位,天下都称赞他的贤能。像这样的人,叫做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