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赠书

作者:天赋

|

类型:

|

更新时间:2018-05-05 15:36

|

本章字节:2343字

昨天,那土司祖师殿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现在,在这去灵溪的驿道上,路两旁的景物自然值得关注,但对于基叔来说,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有关土家族和苗族的一些民族问题。令基叔颇感遂心的是,昨天傍晚,基叔居然极其偶然地如其所愿——得到一本关于土家族苗族的小书,这一小小的收获,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过像在大路旁拾得一枚极为不起眼的铜币,但对于基叔来说,就是如获至宝了!


回忆起来,昨天傍晚那位赠书的老先生倒也不是平庸之辈。当时,基叔等六人正打算利用晚饭后到外面走走,刚从那“保靖府永乐客栈”出来,就看见那街道上有一个小书铺。基叔对那小书铺一下来了兴趣,跟大家一招手,一起向那小书铺走来。原来那些书全都是用线装的手抄书。基叔微感讶异,心想这偏远边城倒有书铺。看官且听笔者插两句,当今唯有那珍贵无比的佛教经典可以雕刻成字板,印刷成书,其他的书全靠手抄。所以一本书费时费力颇多,故而这手抄书极为珍贵,一般民间极少有书买,就是那繁华的京都,买书也颇不容易。想不到这三亭县保靖府竟然有人以书铺为艺。基叔来到那书铺前面,与书铺主人——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作揖打躬道:“敢问老先生,铺上之书,可否一观?”


老先生心内一惊,看眼前此人相貌奇异,仪态不俗,龙准虎目,声如洪钟,定非等闲之辈!于是谨慎答道:“若高人赏光,尽管自便!”


于是基叔便翻阅起来。《幼儿启蒙》、《三字经》、《百家姓》、《土家族苗族朔源》、《土家族习俗》、《苗族服装》……书的种类倒不少,多为土家族苗族的地方文化。于是基叔与书铺老先生攀谈起来。


“敢问老先生,这些书都出自当地文士之手吧?”


“不瞒客官说,这些书大多出自鄙人拙作,一部分转抄于他作,一部分是鄙人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像这本书,就是鄙人根据我地民间传说编撰而成的。”老先生拿着那本《土家族苗族朔源》,有几分得意地说。


“这书的署名‘五溪山人’是何人也?”


老先生爽朗一笑:“不瞒客官,‘五溪山人’实乃鄙人假托的笔名耳。”


“果然是先生大名,看来先生实为这边城的饱学之士?”


“不敢不敢,客官不是本地人吧?”


“也不远,就青龙过来的。”


“哟,青龙我也常去,那地方富庶繁荣哪,据说青龙那芙蕖楼是大唐著名大诗人王昌龄先生所建,满楼全是诗,好气派哟!”


“老先生也常去芙蕖楼?”


“只要到了青龙,芙蕖楼没有不去的,鄙人没什么特长,就喜欢个弄弄文墨,看来客官也喜欢诗文?”


“说来惭愧,鄙人颇喜诗文,只是没什么建树,大半生碌碌无为。”


于是二人越谈越投机,越谈越亲近起来。老先生忽地举起那本《土家族苗族朔源》,有点激动地说:“客官,鄙人冒昧叫一句‘弟兄’,如蒙不弃,小弟愿交个朋友,将此书奉送做个见面礼,也表表小弟诚意。不瞒老哥说,这本书是我平生最得意之作。”


这一着基叔倒没料到。原来基叔对那本《土家族苗族朔源》早就有兴趣,不过想打探一下是否可以买,现在老先生既然提出交朋友,把那本书作为礼物赠送,基叔也就顺水推舟,领下了这个人情,以后看机会报答吧,于是忙答应道:“多谢兄弟赠书厚意,他日有缘,必当厚报!”于是接书在手,心内颇有感激。


现在基叔又翻开了这本小书,虽然是手抄,书上字迹倒也工整秀丽,足见书写者笔墨功底不浅。基叔要急于弄清楚的,是这土家族苗族的文化究竟在五溪文化中占有多大比重。于是基叔就在这马车上认认真真的翻阅起来。


“土家族具有长远的历史渊源。据考证,凤凰土家族可能是‘廪君蛮巴人’后裔。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巴蜀、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是一个较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隋代称‘岳左’。后来又称北江诸蛮。还有的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也有的称土夷、土蛮、土家。到了本朝才出现‘土家’与‘客家’的汉语称呼。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这些说法只有在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这一大段,把个土家族的渊源说得一清二楚。再看看苗族的渊源,基叔这么想着,翻到了苗族的一页,那上面写着:


“苗族,是凤凰县最古老的民族。远古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后苗裔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三苗国。商周时,三苗被破,苗祖迁徙到湘西‘五溪’一带,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又由湘西分迁到西南各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的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湘西苗族以远古骧蔸部落的仡熊仡夷为主体,融合三苗、盘瓠两个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组成。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又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