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作者:崔法光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1:07

|

本章字节:13640字

这天早上,王凤英和小梅吃过早饭,小梅到自己房间看书去了,王凤英正在收拾餐具,外面响起了敲门声。王凤英将院门打开,见有几位干部模样的人站在门口,问道:“你们是……”


“你是王凤英同志吧?”郭县长微笑着说,“我们是县委县政府的,我姓郭。”


“噢,你……你是郭县长吧?”王凤英虽然不认识他,但却听别人说过县长姓郭。


“是的,我就是。”郭县长忙说。


“那快请进吧。”王凤英赶快将身体让开。


几个人跟在郭县长后边进了门。


来到屋内,王凤英将郭县长一行让到沙发上,自己搬了把椅子坐在旁边。


“县委县政府对张天成反映的小梅治病的问题很重视,县委董书记在当天下午召开的会议上就作了动员,并对全县的捐款活动进行了布置。”


“谢谢你们,谢谢董书记。”


“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郭县长从手提包里掏出几沓钱递向王凤英,“王凤英同志,这是咱县县委县政府和各局委以及各乡镇干部职工给小梅捐的款,总共4万3千块钱,你收下吧。”


王凤英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手伸出去又收了回来,不知如何是好:“这,这……”


郭县长又将钱向她面前伸了伸:“收下吧。这也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


王凤英诚惶诚恐地将钱接在手里:“真没想到……这……太谢谢你们了。”


“不用客气,这些钱你先收下,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关心不够哇。”


“不不不,你们平时也够忙的,还这么老远的专门送来,这……”


“哎,可不要这么说。这些补品是县政府的同志给小梅买的,给孩子补补身子吧。”


“县长同志……这……这……。”


“哎,小梅呢?她不在家吗?”


“在,在,在家呢。”王凤英对着小梅的房间喊道,“小梅,快出来,郭县长他们看你来了。”


几声轻微的脚步声之后,门开了一条缝,小梅半张脸露在了门缝里,她怯生生地望着几张陌生的脸。


“快出来,快。这是郭伯伯。”王凤英将钱放到茶几上向小梅招手。


小梅轻轻将门打开,走过去倚在母亲怀里,一对黑亮的眸子静静地看着郭县长他们。


郭县长朝小梅笑笑:“小梅,过来,让叔叔抱抱好吗?”


小梅犹豫了一下,然后仰起脸望向母亲。


王凤英推了推她,说:“快去,去吧,让郭伯伯抱抱。”


小梅缓缓地走到郭县长面前。郭县长将小梅拉进怀里,满含歉意地说:“小梅,叔叔知道你生病的消息太晚了,叔叔对不起你。叔叔希望你这次彻底将病治好,这也是咱全县干部群众的心愿。等你长大了,要当个好老师、好医生,为社会做点儿贡献。”


“不,我要当歌唱家。”小梅说。


“噢,好,好,歌唱家也好。歌唱家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嘛!”郭县长爽朗地笑了,“叔叔可等着看你表演呢。”


“到时我一定给你们唱好多好多好听的歌,和我静姐一样。”


“是吗?那就好,那就好。告诉叔叔,你静姐是谁呀?”


“静姐就是周文静呀,她是明星。”


“周文静啊,听说过,听说过。怎么?你认识她?”


“认识,我还和她一起演出过呢!”


“是吗?那可太好了,太有福气了。”


“她和周文静是在医院认识的。周文静也是个白血病人。”王凤英解释说。


“噢……”郭县长顿时生出同情的情绪。


“叔叔,等我治好了病,我请静姐来为你们演出。”


“好,好。从今天起,叔叔们可都盼着了。”


“没问题。”小梅天真地说。


“好了,好了。小梅过来吧,郭县长的工作还多着呢,别耽误了正事儿。”王凤英说。


“没关系。群众生活样样都是正经事儿。”郭县长说。


小梅听到母亲喊他,仰起脸又望了望郭县长,这才从郭县长怀里走出来回到母亲身边。


“好了,王凤英同志,我们也就不打扰了。”郭县长和几位干部先后站起,“小梅,改天叔叔再来看你。”


“谢谢叔叔。”


郭县长走过小梅身边时,用手抚摸了一下她的头。


王凤英将郭县长几人送到门口。


郭县长向王凤英伸过手来:“一定要将孩子的病看好。县委县政府以及全县所有干部都在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呢!”


王凤英的眼眶红了,她紧紧握住郭县长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郭县长,我们一定会的!”


“那就好。有什么事儿,打电话找我。”郭县长从身上摸出一个小本子,“这个本子上印着咱县所有干部的电话,找谁都行。”


王凤英接过小本子,连声说:“谢谢,谢谢。”


“干部职工都是靠工资吃饭的,这些钱我们知道不算多,但却可以解决你们一些困难。你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郭县长弯腰将小梅抱起来,“小梅,咱可说好了,叔叔等着听你和你静姐唱歌呢!不许食言!”


“那我们拉钩吧。”小梅向郭县长伸出小手指。


郭县长笑着伸出手指和小梅拉了一下,俩人都笑了。


众人也都笑了起来。


王凤英从郭县长怀里接过小梅。


郭县长向母女二人招招手:“再见。”


晚上,张天成回到家里,王凤英告诉他上午郭县长来送捐款的事,然后将小本子递给他对他说:“郭县长临走时还说,让咱们有事给他打电话,这是他留下的电话本。”


张天成将电话本接在手里翻看起来。王凤英将小本子从张天成手里要回,说:“这么大一个县,事够多的了,他们却连一个孩子的病都这么记挂着,咱可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了。”


“是啊!没想到我只是去找他们说了说,县委县政府领导就这么重视,真是好干部啊!”张天成叹了一口气,“好歹我们已经有这4万多块钱垫底了,这心里真的宽缓多了。”


“对了。下午,小梅学校的方校长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要咱俩明天早上8点到学校去一趟。


”王凤英说。


“要咱们到学校干吗?”张天成不解地问。


“可能是学校又为小梅捐款了。”王凤英叹息一声,“一个小梅,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呢!”


“可不是嘛!”张天成感慨地说,“那好,那我们一早就去吧。”


晨光熹微中,张天成和王凤英便开车向小梅的学校赶去。


初春时节的华北地区,天气还很寒冷,早晨的气温更低,寒气让人喘不过气来。吉普车里四处透风,凛冽的寒风从缝隙里啸叫着钻进车内,冻得他们的鼻子和脸颊红扑扑的。车内的气温和车外并无多大差别,二人呼出的热气在车玻璃上很快便凝结成一层白霜。张天成看不清前进的道路,只好不停地用手巾擦拭着玻璃。车子一路颠簸着向前驶去。


东方的天际变得明亮起来,渐渐地天地相接处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黄色光晕。光晕很快又变成了粉黄,接着是浅粉,随后是粉红。这种不断变幻的光彩从东向西漫天铺展开来。稍顷,一轮红澄澄的太阳钻出了地平线。朝霞更加绚丽起来,大地万物全都现出了本色。


张天成和王凤英来到学校门口时,还没到上课时间,有教师和学生陆续走进校门。


方校长在校长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番寒暄之后,方校长问起了小梅近日的病情。王凤英向他简单介绍了小梅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将要进行的骨髓移植情况。方校长听后告诉他们,今天让他们来是为了举办捐款接收仪式。张天成和王凤英听后,一迭声地说“谢谢”。


正说着,院里响起了铃声。很快,院子里便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口令声,接下来,院子里唱起了《爱的奉献》。过了一会儿,孔校长走进来,她先对张天成和王凤英点了点头,然后对方校长说:“方校长,教师和学生都集合好了,你看……”


方校长看了看张天成和王凤英,然后对孔校长说:“那好,那就开始吧。”


“好吧。”孔校长走出门去。


“咱们走吧。”方校长站起来,陪着张天成和王凤英走向会场。


学校操场上已经坐满了学生。几十名教师坐在学生外围。主席台布置在升旗台前。桌子上覆盖着雪白的单子。方校长引着张天成和王凤英走进会场。


同学们大声地唱着:“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歌声响彻整个操场,飘向深邃的天空。朝霞越发灿烂,天空更加蔚蓝。红艳艳的太阳已经跃上了东边的林梢,人们的脸上暖意融融。


待歌声停下,老师喊声:“起立。”老师和学生们“哗”地一声站了起来。


“交接仪式现在开始。升国旗!”


喇叭顿时响起了国歌那雄壮的旋律,四名学生护着国旗走向旗杆。


国旗在徐徐升起……


同学们敬少先队礼,老师们行注目礼,旋律结束,那位老师又道:“请方校长讲话。”


方校长站起身来:“同学们,老师们,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在我们建设高度文明、高度发达、高度富强的新中国的今天,由于自然原因和不可抗柜的灾害,使我们的兄弟姐妹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磨难,一人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身边这位母亲,就是小梅的妈妈,两年前,小梅因患白血病住进了医院,在这短短的两年里,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背负了难以支撑的巨债,病魔一次次将我们的小梅同学推到了死亡的边缘,与小梅相比,我们在坐的可以说是幸福的,希望我们能够挽起手来,与小梅一起抗击病魔!谢谢!”


下面又是一片长时间的掌声……


接着还是那位老师说道:“现在交接仪式开始。”


这时,四名学生代表从前排走了出来,他们排着队依次走到主席台前。走在前面的一名女学生双手捧着一个红纸包来到王凤英面前,身后三名学生在女学生身后一字排开。四人一起立正,举手致少先队礼。那名捧钱的女学生大声说道:“王阿姨,这是我们全校师生捐给钱小梅同学的3万4千6百83块6毛钱。请您接收。”


王凤英忙起身将钱接在手中,含着泪说道:“谢谢,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谢谢,谢谢……”


四名同学转身走向学生中间。


全体师生一齐鼓掌……


“谢谢,谢谢同学们,谢谢老师们……”王凤英仍捧着钱站着。


张天成站起来和方校长握手:“谢谢,谢谢……”


王凤英也忙伸过手来和方校长握手。


方校长握着王凤英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王凤英同志,这些钱虽然不多,可这是全校师生的一片心意啊!希望你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一定要把小梅的病治好。


全校师生随时欢迎小梅同学回来上学。”


王凤英满含热泪:“谢谢,谢谢……”


病房内,周文静正坐在沙发上听着音乐,梁主任在周志钢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周文静正陶醉于优美的乐曲声中,对父亲和梁主任的到来丝毫没有察觉。


周志钢望着女儿说:“文静,你看谁来了。”


周文静被父亲的喊声从音乐的氛围中拉了出来,当她看到梁主任站在面前时,立即从沙发上站起来亲热地喊道:“梁阿姨!”


“身体怎么样?”梁主任笑笑。


“挺好的!”周文静拉着梁主任的胳膊,“来,梁阿姨,快坐!”


梁主任在沙发上坐下,打量着周文静:“嗯,不错,气色不错,真的不错!”


周志钢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和蔼地看着两人谈话。


“梁阿姨,你们红会准备让少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周文静问。


“快了,很快就该回来了。少峰为咱中国红十字会争了光,自己也立了功。中国红会和市里都准备嘉奖他。”说到这里,梁主任以赞赏的目光望着周文静,“这里边可也有你的功劳哇!”


周文静的脸红了:“阿姨……”


夜已经很深了,梁主任仍难以入睡。她站在窗前,望着细雨霏霏中的城市夜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边是即将成为儿媳的周文静,一边是素昧平生的钱小梅。一边是情感的压力,一边是责任的重担。她的心绪极为烦乱。


夜雨不知疲倦地“哗哗”下着。风不解人意地摇动着窗外的树木。雨滴不停地拍打着窗玻璃,仿佛是在焦急地提醒她;别忘了周文静是她的准儿媳;又好像是在热切地告诫她,别忘了自己是红会主任。


玻璃上两颗雨珠蚯蚓般往下滑落,像小梅无助、无奈、忧伤、绝望的眼泪。


渐渐地,她眼前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几个人的面孔交替浮现:先是丈夫不停地劝说自己时的忧怨目光,接着是儿子欲说无言的神情,然后是周志钢近乎哀求的眼神,再后来是周文静星光一样的眸子……


随着确定受捐人最后日期的临近,事情变得紧迫而复杂起来。


这天,周志钢获得两条信息:一条是市红会收到了一笔专门为白血病人体检用的捐款。另一条是梁主任准备从上海聘请两名专家专门为两名患者做体检。这两条信息意味着周文静在竞争中所处的优势被削弱了,这令他忧心忡忡。他在心中告诫自己:“看来真是到了关键时刻了。”


晚上,周志钢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里,他走进书房连灯也没开,默默地在椅子上坐下,用手支着头想起了心事。


不知过了多久,白灵来了。白灵打开书房门,将灯按亮,关切地喊了声:“老周……”


周志钢抬起头来望了她一眼,少气无力地说:“坐吧。”


白灵在他身边的椅子上坐下:“老周,情况不容乐观呀!”


周志钢叹了一口气:“是呀,现在真到了生死关头了。”


“我知道,无论怎么做,对你都很难。”白灵目光里满含着母性的慈爱,“文静也是我的女儿,我知道该怎么办。”


周志钢摆了摆手:“现在的关键是文静,应该让她知道生命对她的宝贵。让她知道,她无论是对死去的还是对活着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白灵不解地问:“你想做什么?”


周志钢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我想带她去看看她的父母。让她明白,她必须活着!”


第二天傍晚,周志钢、白灵、周文静三人坐上了去海城市的火车。黎明时分,火车开进了海城市车站。


海城市已经今非昔比。


当年,地震过后,城市又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由于城市在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要想在原址上实施重建,就需要拆除许多已经面目全非的旧建筑,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建设费用也会增加很多。后来,经过专家论证,国家批准在离原址10多公里的地方建设新城。


新城的规划和建设是完全按照发展的眼光和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而进行的。城市布局合理,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树木繁茂、绿草如茵。放眼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一座现代化园林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不敢相信它的前身竟然是20多年前被地震无情毁坏的那座城市。


三人从出站口出来,立即有几位出租车司机拥上前来热情相邀。周志钢选了一位面相憨厚的中年司机。司机兴奋地从周志钢手中接过旅行箱,将他们三人领到车旁,将旅行箱放进后备箱内,然后殷勤地打开车门,将手老练地放在车篷上,先请周文静和白灵坐在后排,接着请周志钢坐到了副驾驶位上。


天空漂洒起烟雾般的朦胧细雨,车前玻璃上落了一层细密的雨珠。司机拨了一下开关,雨刮器随即开始勤奋地工作起来。


四人缄默不语。汽车在雨雾中静静行驶。路上行人稀少,偶有车辆驶过。


20分钟后,出租车在一个约50米见方的小广场上停了下来。广场四周栽种着郁郁苍苍的松树。广场正中,一块石碑孤独地矗立在有着5层台阶的花岗岩基座上。三人从车上下来,一起凝望着石碑。石碑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高约3米,宽约半米,厚约30厘米。石碑正面写着“海城市旧址”7个楷书大字。字体稳重古拙,隐隐透出苍凉悲壮之气。三人缓缓走到石碑前,周文静将抱在怀里的一束鲜花轻轻放进台阶前的花池里。三人在石碑前默默站立,似在对地震中故去的亡灵诉说无尽的哀思。


如烟似雾的雨丝纷纷扬扬,他们的衣服和头发很快便变得湿漉漉的。


片刻之后,周志钢领着两人绕过石碑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南走去。三人顺着一条田间小路,走了200多米,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周志钢停下来语气凝重地说:“我站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的百货大楼。”


周文静和白灵也停了下来,二人谁也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