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第四章 与人为善(3)

作者:职勇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9

|

本章字节:3176字


天刚一亮,我熬了一锅稠稠的玉米渣粥,晾凉后把三儿叫过来让它吃。看它吃得饱饱的,我对它说:三儿你走吧!去找你的爹妈去吧。我随手往外推了推它。黑子明白我的意思,直往外撵它,三儿默默地走了,还回了几次头,眼神里满是不舍……


一年后,我到十几里外的小镇子上赶集。等我卖完挑去的两筐小枣,天已经快黑了。我匆忙往回赶,到了村后的山坡上,天完全黑下来了。正当我担心的时候,担心的事果然就发生了,不知什么时候,十几只狼围了过来,我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腿也瑟瑟发抖,这回算完了!猛然我灵机一动说道:唉,你们这里有叫三儿的吗?只见一只英俊的大狼,看了看我,低沉地嚎叫了一声……


奇迹出现了!那些狼虽不情愿,却老老实实地往后山走去了……


它们放弃了一顿美餐,我也就有幸活到了今天。


从那以后,我常常想起三儿,不知它过得好不好?


虽然那老爷爷讲的可能只是一个编出来的故事,但这个故事里的寓意却是深刻的,那就是知恩图报!


想想那只叫三儿的狼,再想想一些当今社会的现象时,我的心就不免有些痛了!


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到高中的母亲,只因为怕耽误学业不让他玩游戏,就被儿子活活砍死了。


至诚至爱的女孩,经过千辛万苦供养自己的男友完成学业后,却被无情地抛弃了。


普普通通人,经过党和人民的精心培养成为国家的高级干部,不回报人民和社会,却贪污公款。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俗话说,受恩应知恩,知恩应图报。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有交往就必然存在施与受,这一规律的存在也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始终都应怀有一颗知恩图报的心,否则社会的秩序与和谐必将被打破。


知恩图报


常言说: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他人恩典不想回报是令人反感和不道德的!所以,古人给报恩定的标准极高: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桃报李和爱人者人恒爱之是万古流传的佳话。故此,受别人施恩者应自觉寻找机会去回报。


现实中,常常听到有人感叹人与人之间日渐冷漠疏离。究其原因,其中一条颇为关键,那就是当今社会的芸芸众生,一方面渴求别人的帮助,一方面却竭力开脱自己,不想付出或极少付出。


在现实社会中,忘恩负义的现象都屡见不鲜。忘恩负义的要害是忘恩!而这恩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亲情、友情或者爱情。


我们都是有头脑的人,不妨将心比心,仔细想一想。如果一个人向别人表达尊重、理解、关心时马上获得良好的反应,他一定会继续同样的行为。如果他好心没好报,也肯定令他不舒服和不愉快。说到底,施恩也是一种给予的行为,若给予的后果毫无相对的回应,那么,给予的行为将越来越少,甚至绝迹。


某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2000年6月10日上午,一名年仅15岁的广西少女卢嬉玉,为救落水同学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牺牲了性命,理应让被救者感恩戴德。但是,被救起的3位学生及家长却惜言如金,不仅连一句表示感谢的话语都没有,反倒说是她自己玩水被冲走的……


佛经中有这样的话:倘有人知恩图报,此人值得尊敬!在这里所说的图报,并非指特定对象,而是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鼎力帮助过自己的人,皆应存有感激之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有这样的小人:当他有求于你时,会恭恭敬敬,再三立誓为你当牛做马也心甘情愿;可一旦他在你这棵大树下功成名就或达到了目的后,不要说指望他回报,连你有事找他帮忙时,他不仅不伸出援手,反而还对你幸灾乐祸甚至是落井下石……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陷于泥泞中能及时赶来搀扶,帮助我们脱离苦海的人,这种人才是值得我们终生铭记的大恩人!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心里长存这种道德观的人,待人处事自然怀有一种友善的态度,品行也因此而方正,心胸也因此而宽广。在他们脸上,常常出现灿烂的笑容,语言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和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