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五言律诗(4)

作者:金性尧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3

|

本章字节:12080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2。


吴楚东南坼3乾坤日夜浮4。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


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7。


【注释】


1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筑,宋时重修。2昔闻两句,说明是初登。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南岸。3吴楚句,大致说来,吴在湖东,楚在湖西,洞庭湖像是把两地隔了开来。吴楚,本是古代二国名,约有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大致以江西为分界,故曰东南。坼(chè),裂。4乾坤,天地,或指日月,《水经·湘水注》云:“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这两句极写洞庭湖气象阔大。5老病句,时杜甫五十七岁,又多病痛,耳聋臂麻,出蜀后全家都在水上飘荡着。有,在。徐陵《内园逐凉》:“昔有北山北。”即昔在北山北。6戎马句,这时北方战事未息,吐蕃入侵,郭子仪领兵屯奉天(今陕西乾县)以备。7轩,指楼窗。涕泗,眼泪。


【说明】


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出峡后漂泊在今湖北、湖南一带。此诗当为同年冬天作。诗中写景实只两句,可是这两句却已尽其大观,表现出它的“虽小而大”的高度技巧。正如黄生所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五六书怀,却又如此暗淡落寞,然于感怀生平,俯仰身世之间,就显得波澜顿挫。通过最末两句,则又把全诗的主题,统一在诗人的怀抱上,正如黄生所说:“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参见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的“说明”)所谓杜诗的“沉郁”,在这些地方正是曲尽其能。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2。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3。


复值接舆醉4狂歌五柳前5。


【注释】


1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中有鹿柴、华子冈、竹里馆、辛夷坞等。王维晚年得宋之问别墅,隐居于此,与裴迪泛舟往来,赋诗唱和。裴迪,注见本书卷七“作者介绍”。秀才,这里是士子的泛称。2潺湲(chányuǎn),水徐流貌。3墟里,村落。孤烟,炊烟。陶渊明《归园田居》:“依依墟里烟。”写景须曲肖其景,如这两句确是晚村光景,就像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确是古寺光景。4接舆,注见卷二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里比裴迪。5五柳,注见卷四王维《老将行》,这里比自己。两句意谓,又碰到裴迪在辋川别墅前醉酒狂歌了。


【说明】


已经是秋深山寒了,山景应该是萧瑟的,却反而显得苍翠;水也应该是涸而无声,却还是潺湲成流,竟日可闻。单这两句,就写出这一带山光水色之如何可爱,又写出了诗人之如何有情。


此诗也像常建《破山寺后禅院》一样,一二两句对得很工,三四的“柴门外”和“听暮蝉”却不成对。前人说这是“偷春格”,意思是像梅花偷春色而先开。


山居秋暝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


【注释】


1秋暝,秋晚。2清泉句,正是雨后的景象。3随意两句,逆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意,意谓任它春芳消歇吧,这里还有秋色在留人。王孙,也指游子,即作者自己。参见卷七《送别》。


【说明】


从“竹喧”(竹林中众语声)一句中,见得洗衣女不止一两个。由于古代西北地区得水不易,刚巧逢到一阵雨后,便于月夜结伴而去,难怪洗涤回来,一路上语声不绝。黄培芳于《唐贤三昧集笺注》中评云:“写景太多,非其至者。”这话也有一定见地。


归嵩山作王 维


清川带长薄2车马去闲闲3。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4归来且闭关5。


【注释】


1嵩山,古称中岳,因其居五岳之中而高,故又名嵩高。在河南登封市北。2薄,草木密茂地方,全句实指草泽。3闲闲,从容貌。4迢递,远貌。5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说明】


这首诗写辞官归隐时的心情。第三句的流水喻一去不还,第四句的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意,末句则隐露自己不想再与闻世事。


终南山王 维


太乙近天都2连山到海隅3。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4。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5。


欲投人处宿6隔水问樵夫。


【注释】


1终南山,注见卷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天都,犹帝都,指唐都长安。一说指天帝所居处。3连山句,意谓山脉绵延直至海边。沈德潜说:“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因终南山本不到海边。隅,角。4白云两句,意谓云雾在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近看却像没有。霭(ǎi),雾气。5分野,注见卷四李白《蜀道难》。这里是说,终南山区很大,中峰所隔,分野就变,各山之间也阴晴不一。壑,山谷。殊,异。6人处,有居人处。


【说明】


末两句写山远人少,不同于一般写景:如果山里的人家多,作者即可就近借宿,也不必“隔水问樵夫”了。八句四十字,尽摄终南山之大。


酬张少府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2。


松风吹解带3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4。


【注释】


1酬,以诗词酬答。少府,注见卷一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2空,徒。旧林,故居。3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4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像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说明】


王维晚年的心情,在这些诗中约略可见。这种心情,也和他不满当时朝政有关,三四两句,即隐含牢骚。


过香积寺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2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3。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4。


【注释】


1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南。2古木句,古木丛生处人迹罕到。3泉声两句,泉声为石阻而咽,日色因松深而寒。前一句写幽静,后一句写深僻。4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龙的故事。安禅(chán),指身心安然入于清寂宁静之境。毒龙,这里是机心妄想的意思。《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其性暴急,恐相危害。”


【说明】


作者曾闻香积寺之名,却不知究在山中何处,此诗写偶然经过其处,初不知寺在山中,及至听到钟声,惊讶于这古木葱茏、人迹不到的深山里,如何会有钟声。末两句言看到深潭已空,想必毒龙已制,不觉又悟禅理之高深。通篇未写寺院风光,而寺院已在其中。


俞陛云《诗境浅说》云:“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趣,此诗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游山寺者,可知所着想矣。”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五律须讲炼字法,荆公所谓诗眼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此炼实字。”


送梓州李使君王 维


万壑树参天2千山响杜鹃3。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4。


汉女输橦布5巴人讼芋田6。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7。


【注释】


1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肃宗乾元后,梓州为东川节度使治所。使君,指刺史,唐刺史相当于后世知府。高步瀛云:“杜子美有《送李梓州使君之任诗》,未知即此人否。”2参天,朝天。3杜鹃,鸟名,即子规,蜀中以出杜鹃著名,故千山可闻。4树杪(miǎo),树梢。百重,犹百道。5汉女句,指蜀地少数民族妇女以橦布向官府缴纳。《晋书·食货志》:“夷人输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古时布四丈为一匹)汉女,嘉陵江古也称西汉水,故以“汉女”称之。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左思《蜀都赋》:“布有橦花。”《瀛奎律髓》作“布”。6巴,古国名,后为郡名,今四川东部地。芋田,蜀中产芋。《蜀都赋》:“瓜畴芋区。”这句当是指巴人常为农田事而发生讼案。7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汉书》入《循吏传》。翻,翻然改图之翻。这两句,纪昀说是“不可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讹”。高步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可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说明】


此诗兼写蜀中风土故实,故方回《瀛奎律髓》入风土类。但正如纪昀所说:“然此诗佳处不在五六。”佳处实在头四句之挺拔流动。


汉江临眺王 维


楚塞三湘接2荆门九派通3。


江流天地外4山色有无中5。


郡邑浮前浦6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7留醉与山翁8。


【注释】


1汉江,指东汉水。长江最长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而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2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3荆门,注见李白《渡荆门送别》。九派,古代传说,大禹治水,凿江流,通九派。九派就是九条支流流入长江。4江流句,意谓江水浩瀚,像是流在天地之外。5山色句,指远处的荆门山色。6郡邑句,极言水势弥漫,郡邑似浮在水上。浦,指湘浦。7襄阳,今属湖北,位于汉江中游,即诗人临眺之处。风日,犹风光。8山翁,指晋代山简。他是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有政绩,但好饮酒,常去郡中豪族习氏园池宴饮,每饮必醉。这句意谓,唯山简始无负此襄阳风日。


【说明】


这首诗写作者泛览汉江时所见,而这一带的水脉也隐括于开头两句中:南接三湘,东通长江九派。


全诗最警策的为三四两句,也最为历来所传诵。五六两句差,纪昀说是“五六撑不起,六句尤少味,复衍二句故也”。因为“郡邑”句,也是说水势之盛,却不及“江流”句之自然雄浑,接下来的“波澜”句,仍是在说水势,却又嫌过熟,说明“复衍”是诗家之忌。


终南别业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2。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4谈笑无还期5。


【注释】


1终南别业,作者在长安附近终南山上的别墅。一作《初至山中》。2中岁两句,意谓中年已存好道之心,但至晚年移家南山,才始实现此愿。南山,注见卷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陲,边。3胜事,快意的事。空,徒,只。4值,遇见。林叟,乡村的老人。5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说明】


五六两句,是写景也隐含哲理:随遇而安的结果,自有一种意外的收获。


此诗赵殿成笺注本入古诗,他本多入律诗。高步瀛云:“此等作律诗读则体格极高,若在古诗则非其至者。齐梁人诗皆可以此意求之。”高见甚是。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2涵虚混太清3。


气蒸云梦泽4波撼岳阳城5。


欲济无舟楫6端居耻圣明7。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8。


【注释】


1洞庭,注见杜甫《登岳阳楼》。张丞相,张九龄。2湖水平,湖水涨得饱满。3涵虚,水气弥漫。太清,天空。4云梦泽,古代云梦泽范围很广,包括今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一带低洼之地,后来大部分淤成陆地。洞庭湖也在其内。5岳阳城,即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6欲济句,比喻自己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济,渡。楫,橹,也指船。孟浩然另有《洞庭湖寄阎九》诗,末二句云:“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亦此意。7端居句,意谓就此闲居实有愧于圣明之世。端居,安居。8坐观两句,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意。这里以“垂钓者”喻已经出仕的人,以“羡鱼情”喻自己想出仕的愿望。言外之意,希望张丞相不要使自己愿望落空。


【说明】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作者游长安,以此诗相赠,实际是向他乞仕。后张九龄出镇荆州,曾招之于幕府。故浩然有“共理分荆国,招贤愧楚材”句。


方回《瀛奎律髓》云:“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全诗之可取实也只此二句,但刘诗确实不能相抵,正如纪昀所说:“叠浪二句似海诗不似洞庭,工部乾坤日夜浮句亦似海诗,赖吴楚句清出洞庭耳,此工部律细于随州(指刘长卿)处。”


“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这是晚唐郑谷在《卷末偶题》中的话,可见题诗岳阳,当时是看做一件大事情了。


旧时评者以此诗长处在干乞不露痕迹,倒是沈德潜说得有意思:“读此诗知襄阳非甘于隐遁者。”我们还可以和他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牢骚联系起来,更可看出他“羡鱼”之情的急切。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2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3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4天寒梦泽深5。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