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五言古诗(5)

作者:金性尧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3

|

本章字节:11312字

元结(719—772),字次山。鲁山(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安史乱起,曾逃难入猗玗洞。后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颇立战功。代宗时,任道州刺史。终容管经略使。


他在政治上实行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对当时的民生疾苦,通过实际措施予以关心同情,如替当地人民营舍给田,轻徭薄赋,因而流亡归者万余人。在创作上则实践了他的诗歌必须有助于现实,反对“拘限声病,喜状形似”(《箧中集》序)的倾向,所以他自己写的诗也朴质通俗,不剪不伐,甚至令人感到枯拙。


他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就是他对人民态度和创作态度的具体表现。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次山诗令人想见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其疾官邪,轻爵禄,意皆起于恻怛为民,不独《舂陵行》及《贼退示官吏》作,足使杜陵感喟也。”这话还是符合元结生平的。


【注释】


1贼,旧时也贬称抗官起事者。2西原,在今广西境。道州,今湖南道县。3永,指永州(今湖南零陵县)。郡,应作“邵”,指邵州(今湖南邵阳市)。两处皆近道州。边鄙,边境。4山林句,指隐居时。5壑,山谷。6井税,井,原指所谓“井田”。据说古代将九百亩地分为九区,中为公田,余为八家私田,八家又共耕公田。因其形如“井”字,故名。这里借指赋税。7晏,晚。8世变,指安史之变以来的战乱。9亲戎旃,参加军事生活。指作者于肃宗乾元二年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参与对叛军之战。戎旃(zhān),军帐。旃,通“毡”。10典,治理。斯郡,指道州。山夷,指“西原蛮”,实即当时山居的少数民族。见全,指道州未受进攻而得保全。使臣,指朝廷派遣的催征官员。将,奉。谁能两句,意谓怎能绝了人民生计而犹作时世的贤臣,也即欲为时世贤者即不能绝人命。谁能,犹怎能,岂能。委符节,意即弃官而去。委,弃。符节,古使臣出行持符节以示信,唐代刺史也加号持节。他的《舂陵行》中也说:“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刺船,撑船。将,带领。


【说明】


代宗广德元年(763)癸卯十二月,“西原蛮”攻陷道州城。次年五月,元结到道州刺史任。七月,“西原蛮”攻永州,破邵州,却不再犯道州,因作此诗。他另外还写过一首《舂陵行》,也是记述此次变乱。两诗的主旨,实是说官比“贼”凶。当时的老百姓已经到了“大乡无十家,大族无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舂陵行》)的地步,可是官吏们还要勒索;勒索不得,鞭挞随之而下。故他之褒“贼”,正是为了贬官。


两诗朴质平实,没有矫饰作态地方。说明好诗必然是真实的,好官也应当是爱民的。


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诗忌拙直,然如元次山《舂陵行》、《贼退示官吏》诸诗,愈拙直愈可爱。盖以仁心结为真气,发为愤词,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2燕寝凝清香3。


海上风雨至4消遥池阁凉5。


烦疴近消散6嘉宾复满堂7。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8。


理会是非遣9性达形迹忘10。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他一生的经历极为复杂。十五岁时即为玄宗侍卫。其《温泉行》之“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巡幸年。身骑厩马引天仗,直至华清列御前”,即指此。在《逢杨开府》一诗中,对他年轻时的放浪生活曾有很坦率的陈述。因遭人轻视,便折节读书。后任洛阳丞,军士中有倚恃宦官势力专横虐民的,曾被他扑打,治之以法。其后任鄠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终苏州刺史。大约德宗贞元七八年间卒于苏州,唯已罢任。


他有意学陶,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但他又身经玄宗至德宗四朝,目睹安史之乱后,继之以藩镇骄横,郡县残破,流民遍地,因而也写了一些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如《观田家》、《采玉行》、《答崔都水》等。刘熙载《艺概》曾将元(结)韦并提,因两人皆学陶,而“忧民之意”又有相似处,并以韦之《高陵书情》与元之《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相比。但在艺术上,韦却胜过元。


【注释】


1郡斋,指苏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燕,通“宴”。2森,森列。画戟,官署的一种仪仗。戟,一种能直刺横击的兵器。3燕寝,本指休息安寝的地方,这里指私室,即上“郡斋”。此燕字也通“宴”,但意为休息。清香,室中所焚之香。唐李肇《国史补》云:“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在焚香扫地而坐。”4海上,东南近海。5消遥,通“逍遥”。6烦疴,这里是烦躁的意思。疴,本指疾病。近消散,就即消散。7嘉宾,佳客。8康,安乐。9理会句,意谓事物的道理,如能参悟,是非就消释了。10达,旷达。形迹,这里指世俗的礼节。鲜肥两句,旧时因禁屠不吃荤腥,故只好吃些蔬菜。幸,希望,这里是谦词。聆,听。金玉章,指客人们的诗篇。吴中,这里指苏州地区。群彦,犹群英。汪洋,众多。藩,本指王侯封地,这里指大郡。


【说明】


诗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在苏州刺史任上作。这时顾况贬饶州司户,途经苏州,韦应物设宴接待,顾况也作了和诗。开头两句,颇为白居易所赞赏。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2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3残钟广陵树4。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5?


【注释】


1初发,起程。扬子,渡口名,在今江苏江都市南,近瓜洲。元大,未详。大,排行第一。校书,唐秘书省及弘文馆均置校书郎,掌校勘书籍。2亲爱,指好友。3棹(zhào),船桨,也指船。4残钟句,意谓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今江苏扬州市。5沿洄,指处境的顺逆。沿,顺流;洄,逆流。


【说明】


此诗可能是罢官时作。末两句即景生情,以舟行的颠簸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覆,难以自主。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2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3归来煮白石4。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5。


【注释】


1全椒,今属安徽,唐属滁州。王象之《舆地记胜》云:“淮南东路滁州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有洞极深。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此即道士所居也。”2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3涧,山沟。荆薪,柴草。4白石,葛洪《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条,记白石先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这里借喻全椒道士,实是说他生活的清苦。5末四句是说,本欲持酒往访,又恐寻不到,故而以诗寄之。瓢,原指剖瓠(葫芦)做成的舀水器。


【说明】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此诗当为次年秋天作。以刺史而欲访一孤寂的全椒山中道士,可见作者还不脱书生本色。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2。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3。


冥冥花正开4飏飏燕新乳5。


昨别今已春6鬓丝生几缕7?


【注释】


1长安,今陕西西安市。2灞陵,即霸陵,旧县名,因汉文帝霸陵而得名。3采山句,指冯著有归隐山林之意。4冥冥,雨貌。《楚辞·山鬼》:“雷填填兮雨冥冥。”5飏飏(yáng),通“扬扬”,飞翔貌。燕新乳,意谓燕初生。6昨别句,意谓去年一别,今又已春至。昨,也泛指过去。7鬓丝,两鬓白发。


【说明】


韦应物送冯著(河间人,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录》以为即冯十七)的诗共有四首,其《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一首,有“送君灞陵岸,纠君南海湄”句。据傅璇琮先生《韦应物系年考证》(载《文史》第五辑)所考,冯著曾应广州刺史李勉之邀入幕为录事。此外,卢纶与李端也有涉及冯著的诗,并推得他曾任著作郎及洛阳、缑氏等县尉。其人浮沉下僚,不甚得意,这时大概倦于行役,回到长安,有归隐之意。第七句之“昨别”,或指冯赴广州时在灞陵送别那一回。


《全唐诗》存冯著诗四首。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2停舫临孤驿3。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4雁下芦洲白5。


独夜忆秦关6听钟未眠客7。


【注释】


1次,停泊。盱眙(xuyi),唐属临淮郡,今属江苏。地临淮水南岸。2落帆,卸帆。逗,停留。淮镇,淮水边的市镇。3驿,供邮传人和官员旅宿的处所。4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的处所去了。5芦洲,这里指芦苇丛生的水泽。6独夜,孤独之夜。忆秦关,韦应物是长安人,这里实是思乡。秦,今陕西一带。7客,指韦应物自己。


【说明】


韦应物于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离长安,秋至滁州。此诗可能是这时作。


诗中写泊岸时已是日暮,因思乡而不能成眠。


东 郊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1出郊旷清曙2。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3。


依丛适自憩4缘涧还复去5。


微雨霭芳原6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7。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8。


【注释】


1跼(ju),拘束。2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3澹,澄静。虑,思绪。4丛,树林。憩(qi),休息。5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往来。6霭,迷蒙貌。7乐幽两句,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中止,就因公事在身,行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8终罢两句,意谓终当辞官在此筑室,平生敬慕陶潜的愿望,到这时就可以接近了。慕陶,指归隐。直,就。庶,庶几,差不多。


【说明】


韦应物对滁州西涧极为爱赏,屡有题咏。从此诗中的“缘涧”云云及其心情看,似是在滁州刺史任上作。


送杨氏女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2出行复悠悠3。


女子今有行4大江溯轻舟5。


尔辈苦无恃6抚念益慈柔7。


幼为长所育8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9。


自小阙内训10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释】


1杨氏女,指嫁给杨家的女儿。2永日,整天。方,正。戚戚,悲伤貌。3悠悠,遥远貌。4女子句,用《诗经·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意。行,指出嫁。5溯,逆流而行。6尔辈,你等。无恃,无母。韦妻死于作者在长安任职时,韦集有《伤逝》诗十余首。7抚念句,意谓想到此女无母,便益发对她慈爱。8幼为句,作者自注云:“幼女为杨氏所抚育。”9义往句,意谓既到出嫁年龄,自难留家。10阙内训,指自小得不到母亲的训诲。阙,通“缺”。贻,带来。托,依仗。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令,佳。任,信任。一作“仁”。恤,体惜。庶,差不多。尤,过失。资从,嫁妆。周,周到,完备。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猷,规矩。何秋,何年。居闲,平日。始,才。自遣,自己譬解着。临感,临别伤感。归来句,作者伤逝诗的《出还》中有云:“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施补华《岘佣说诗》评此二句云:“以淡笔写之,而悲痛更甚。”零泪,流泪。缘,沿。缨,系在下巴下的帽带。


【说明】


在滁州时作。是一首好诗。


女儿要出嫁了,本来应该高高兴兴,即使有些伤感,做父亲的也和母亲不同些。可是因为两女从小丧母,作者对他亡妻的情爱又很深挚,不禁又想起她们在地下的母亲来。大江轻舟,女子有行,感情上也更容易触动。一面又以父亲的身份,严正而恳切地叮嘱着。其次,韦氏虽做了多年的官,却还过着贫俭生活,连女儿的嫁妆也不丰厚。从韦氏一生为人看,可以相信他说的是实话。


诗中的“尔辈苦无恃”是全诗关节。通篇质朴无华,语重心长,结末尤其沉痛。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2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3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4。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5。


道人庭宇静6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7。


澹然离言说8悟悦心自足9。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