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曾经有数支葡萄牙雇佣军部队为朱家的江山作战。他们的规模往往非常迷你,却因超值的贡献而留名青史。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647年的桂林。300名招募自澳门的葡萄牙佣兵,帮助势如危卵的南明永历政权,暂时挫败了南下清军的兵锋。
奇怪的是,偏偏是这支规模最大、作用最为凸出的葡萄牙雇佣军,在历史上的记载最为模糊。不仅在很多本土的明清记载中不见经传,就连西方的历史记录也鲜有提及。以至于在今日,还有自作聪明之人跳出来称其子虚乌有。
今天,我们就好好整理下当时留下的历史碎片。通过明朝、清朝、葡萄牙人和天主教会这四方的立场,看看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势如危卵的永历政权
南明的永历政权 在其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危机之中
1646年,自满洲南下的清军势力,已经越过长江而饮马东南海岸。曾被寄予厚望的南京弘光政权被迅速扑灭,浙江地方派支持的鲁王势力也损失惨重。明朝留在两广与西南的地方势力,拥立桂王朱由榔称帝。这就是南明历史上的永历政权起源。
但永历政权从一开始就看上去势如危卵。桂王本人对于出面主持大局是非常犹豫的。福建地方派建立的唐王隆武政权,又在实际上同他们有不可调和的竞争关系。小朝廷不仅善战之兵,也无足够的募兵粮饷。名义上可以掌控的西南大地,实际上已经被同宗对手、清军与同时南下的农民起义军一起,瓜分过半。
桂王朱由榔最大的天赋就是跑路
永历本人更是一个缺乏主见和历练的文弱宗室,对于逃跑时机的过度敏感,是其唯一可以用来自保的天赋。因此,不少人对大明残山剩水的未来,表示担忧。掌握国际关系与先进武器技术的欧洲传教士,就成为了永历政权的救命稻草。
但这批后来在桂林参与战斗的葡萄牙部队,并不是永历政权首先招募的。一直在福建依靠郑氏集团支持的隆武政权,比西南腹地的桂王更有财力保障。执掌实际事物的福建地方士绅,也比大部分省份的同僚更有国际眼光。组建一支300人的雇佣军部队,对于尚有大量余钱的隆武政权来说,真不是什么问题。同时,利用郑芝龙过去在日本的关系。隆武政权还一直期望德川幕府能够派遣大规模部队助战。但因为后者的观望态度,没有最终成行。
300人的葡萄牙雇佣军实际上是隆武皇帝最早招募的
随着满清对郑氏内部人员的收买与分化,隆武政权以最快的速度崩溃。300名葡萄牙佣兵还在澳门附近的兵营与船坞里准备,就已经失去了召集他们的雇主。好在有长期在中国区传教的德国人瞿安德协调,这支小部队的指挥官弗雷拉同意转而为永历政权服务。这才有了后来的桂林之战。
1647年3-5月的两次桂林之战,并不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哪怕是在小战不断的南明史上,都称不上大规模战役。南下的清军因为进展迅速,造成了兵力被稀释。朱由榔的小朝廷,则更因为没钱发饷而无法调动周围的大规模兵团。皇帝本人则在清军前锋抵达之战,就已经开启了逃生之路。如无意外,他的政权可能在这一年就被敌军瓦解。但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坚持下,桂林城内数量有限的守军还是进行了激烈抵抗。
葡萄牙的海外部队 基本上以火枪手和殖民地仆从组成
300个葡萄牙士兵按照当时的殖民地部队模式,由火枪手为主。所携带的火炮数量有限,并有一些来自东非的黑人奴仆士兵担任近战部队。他们成功的将数百冲入城中的清军击退,保住了永历皇帝丢弃的首都。两个月后的较大规模交锋,这些佣兵继续用火力支援并肩作战的明军。他们的胜利,也确保了永历政权度过了建立以来的首次重大危机。
正是由于这次胜利,让不少原本看衰南明的汉人军头选择反正。永历的政权获得了湖南、广西和广东的不少地盘。尽管形势仍旧严峻,但好歹是将反清的大旗给竖了起来。不然又何以等来大量的张献忠残部加盟呢?
李成栋就是在桂林之战后才宣布反正的
惴惴不安的澳门当局
明末清初的澳门 已经渡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很多当代的怀疑论者,都会指出葡萄牙佣兵部队的结局与去向不明问题。以此作为弗雷拉及其部下都不存在的有力证据。然而,如果看看当时澳门的自身处境,我们就不难明白这支部队在历史上的异常低调。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