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里,华晨宇、沈腾、关晓彤表演模仿小品,唱起了“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我看不出我春打六九头,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我张不开嘴儿,我跟不上溜儿……”

这段喜感的Rap,出自赵丽蓉的春晚小品《如此包装》,同时它也是评剧经典曲目《花为媒》中的唱段改编而来,是当年赵丽蓉老师和新凤霞老师的经典评剧曲目。

很多人知道赵丽蓉演的小品很火,却不知道赵丽蓉老师其实是位著名评剧演员。

评剧是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仅次于京剧,排名第二的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评剧发源于清末,形成前叫“平腔”,形成后叫“平腔梆子戏”,规模壮大后又被叫作“蹦蹦戏”或“落子戏”。在历史上分为东、西两路,二者均是在民间说唱、演唱艺术――东、西两路“莲花落”的基础上,各自吸收其他的艺术形式,经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而逐渐演变形成,有各自的历史。

西路流行于北京周围、天津以西一带,主要活动形式以沿街乞唱为主,此路艺人多是贫苦农民出身,由于讲家门、分派系习气较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落后保守,不能吸取别家所长,在东路评剧兴起之后,逐渐走向没落。

东路,流行于天津以东、唐山辽宁一带,表演形式较多,有“单口”“对口”“数来宝”“金钱莲花落”等种类。这些艺人虽然也是贫苦农民出身,其中也不乏有卖唱求生的人,但主要活动目的是为了农闲时的自我娱乐,没有派系,师门之分,在群众中活跃度就很高,多在农村集日和春节花会中表演。

有了这样的群众缘和活跃度,东路评剧得以流传广泛。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早期评剧名角成兆才、白玉霜、张化文、月明珠、李金顺等等。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评剧艺术创始人成兆才先生,艺名东来顺,被尊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花为媒》《杨三姐告状》《杜十娘》现在依然是评剧里的经典曲目。

但是直到1935年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的很多剧目都在宣传“惩恶扬善”,而且又兼有“评古论今”的新意,这个剧种才被正式命名为“评剧”。

次年,评剧艺人白玉霜参演电影《海棠红》的海报,让评剧的名字登上了《大公报》的版面,评剧从这里开始在全国走红。

评剧来自底层,唱工厉害,语言诙谐幽默,唱腔通俗易懂,表演的多是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意在通过表演向观众传达人性中的善恶终有报,以达到劝人向善的目的。

郭德纲讲述过一段关于善恶循环终有报的评书《珍珠衫》,这个《珍珠衫》的原版就是评剧鼻祖成兆才先生创作的,是评剧的起家戏,也是评剧“白派”创始人白玉霜的代表作。

现在明星艺人的地位很高,民国时期的艺人可没现在的好运气。那时唱戏的孩子都是苦出身,白玉霜也不例外,她的父亲就是唱戏的,打小父亲就带着她到处卖唱。父亲去世后,年仅14岁的白玉霜就开始搭班当台柱子。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来吊嗓子、练功。一年到头,除了初一十五可以休息下,其他时间都得练。尽管付出的很多,但是给评剧的评价就是“蹦蹦戏”,看评剧时人们都说:“走,看玩意儿去。”白玉霜生气呀,觉得自己也是在认认真真地演出,排练也从来没有懈怠,这样的付出,为什么就不能和京剧一样成为艺术呢?

于是她转变思想:“演出一定要有规矩。”定好规矩,严格要求戏班全体人员按规矩做好,做不好的会受罚,就连她的养女小白玉霜不按规矩来,在台上演出的时候递鞭子用错了手,下台就挨了打。她还吸收中国和西方优秀电影里的先进表演方式,融合到评剧里,改革创新。

这些事让她吃尽苦头。她经历过,知道苦痛在身的难处,只要有人求助于她,能帮的她都会伸出援手。善良的她总是在帮助别人,她可以帮逃票的人买票,就连她的养女也是别人无力抚养,她抱过来养大的。她的善良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是她让评剧正了名,成为了真正的艺术。

正如《珍珠衫》里平氏的那句唱词:“看起来为人还要多多行善。”

白玉霜英年早逝,她的养女小白玉霜接过了她的衣钵,继续发扬评剧艺术。建国初期,小白玉霜的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她积极响应号召,率先演出了现代戏《兄妹开荒》《农民泪》等曲目。

善恶到头终有报 人间正道是沧桑

她还帮助比她年纪小的新凤霞,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艺术创作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新凤霞刚入戏班时很贫困,没有能力置办行头,小白玉霜就把自己的给她用。她担心新凤霞的演出不熟练,就陪她去演出。在她的帮助下,新凤霞也很快有了名气,成了“新”派创始人。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