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不足第二十九

作者:桓宽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30

|

本章字节:74956字

【题解】在本篇中,贤良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从庶民百姓到官府豪家,分为八个纲领,


并列举了三十二项事实,说明由于豪华奢侈产生了很多方面的社会“弊病”,贤良借题发挥,以论奢


侈、节俭为名,目的是欲行复古之实。


大夫曰:吾以贤良为少愈1,乃反其幽明2,若胡车相随而鸣3。诸生


独不见夏季之螇乎4?音声入耳,秋风至而声无。者生无易由言5,不顾其


患,患至而后默,晚矣。


【注释】


1少愈:稍微高明一些。


2幽明:本指黑暗、光明。这里指善恶不分。


3胡车:古代匈奴族的一种车子。本书《论功篇》:“匈奴车器无银黄丝漆之饰,素成而务坚。”


可见匈奴虽尚骑射,也是有车的。不过制造粗糙,轧轧有声。车行时一辆跟着一辆,行动起来,前面


的车叮当作响,后面的车同样叮当作响,所以说“胡车相随而鸣”,这里用“相随而鸣”比喻贤良、


文学随声附和。


4螇:即螇螰,蝉的一种,又名蟪蛄。《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


春秋。”司马彪云:“寒蝉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与此所说“声音入耳,秋风至而声无”正合。


5者:古通“诸”。者生即诸生。无易由言:语本《诗经·大雅·抑》和《小雅·小弁》。易,


轻易,由着自己的性子。


【译文】


大夫说:我原来以为贤良稍微高明些,结果你们竟是善恶不分,和文学相互随声附和,好像匈


奴造的车子,行走起来一个跟着一个发出刺耳的叫声。诸位难道没有看见夏末的蝉吗?虽然叫的声音


一时能听得到,但秋风一来就无声无息了。你们不要轻易地由着性子乱说,而不考虑后果,等到祸患


临头,才默不作声,那可就晚了。


贤良曰:孔子读《史记》1,喟然而叹2,伤正德之废,君臣之危也。


夫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诚心闵悼3,恻


隐加尔4,故忠心独而无累。此诗人所以伤而作。比干、子胥遗身忘祸也。


其恶劳人,若斯之急5,安能默乎?《诗》云:“忧心如惔,不敢戏谈6。”


孔子栖栖,疾固也7。墨子遑遑,闵世也。8。


大夫默然。


【注释】


1这里的《史记》,不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而是指鲁国的《史记》。


2喟然:叹气的样子。


3闵悼:忧伤,哀悼。


4恻隐:怜悯,同情。尔:同“耳”。


5劳:忧虑。


6诗出《诗经·小雅·节南山》。惔(yan):焚烧。


7《论语·宪问篇》:“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


敢为佞也,疾固也。’”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疾固:痛恨世道的弊病。


8墨子,即墨翟,见《晁错篇》注释。遑遑:匆忙的样子。闵世:忧伤世道衰败。《论衡·定


贤篇》:“孔子栖栖,墨子遑遑。”《后汉书·苏竟传》:“仲尼栖栖,墨子遑遑”。语皆本此。


【译文】


贤良说:孔子读《史记》,感慨叹息,对正统道德的废除和君臣关系受到危害表示伤心。贤人


君子,是把天下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肩负大任的人考虑得远,考虑长远的人忘掉眼前的小事,他


们真心诚意地忧伤国家的事情,怜悯别人的感情积压在心里,所以抱着一片忠心而特立独行,没有牵


挂,这就是《诗经》各篇的作者有所伤感而执笔写作,比干和伍子胥舍身向君主劝谏,不关心个人灾


祸的原因。可恶的事情使人像比干、伍子胥一样焦急万分,怎么能沉默呢?《诗经》上说“忧心如火


焚烧,不敢开玩笑讲些不负责任的话。”孔子一生忙碌不安,这是因为他痛恨世道的弊病,墨翟一辈


子奔波行走,也是因为他忧虑世道的衰败啊!


大夫沉默不答。


丞相曰:愿闻散不足。


贤良曰:宫室舆马,衣服器械,丧祭食饮,声色玩好,人情之所不能已


也。故圣人为之制度以防之。间者1,士大夫务于权利2,怠于礼义,故百


姓仿效,颇逾制度,今故陈之3,曰:


【注释】


1间者:近来。


2务:追求。


3故:特意。陈:陈述。


【译文】


丞相说:愿意听听奢侈消耗产生的不足的情况。


贤良说:宫室车马,衣服用具,丧祭饮食,声色爱好,这些都是人的感情不能抑制的。所以圣


人对这些都订立了制度加以限制,近来,官吏追求权势财利,却松懈了礼义,所以百姓效法他们,大


大超逾了制度。现在特意陈述如下:


古者,谷物菜果,不时不食(1),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2)。故缴罔不


入于泽(3),杂毛不取(4)。今富者逐驱歼罔罝(5),掩捕麑鷇(6),耽湎沈酒


(7),铺百川(8)。鲜羔■(9),几胎肩(10),皮黄口(11)。春鹅秋鹐,冬葵


温韭(12),浚茈蓼苏(13),蕈耳菜(14),毛果虫貉(15)。


【注释】


(1)《礼记·王制》:“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不时:不到


成熟的时候。


(2)《礼记·王制》:“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不中杀:不到该


杀的时候。


(3)缴:系在箭上的绳子。这时指射鸟的箭。罔:同网。捕鸟捉


鱼的器具。


(4)杂毛:各种鸟兽的皮毛。这里指幼小的鸟兽。


(5)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逐”作“遂”,郭沫若改作“迺”。


罝(j):捕鸟兽的罗网。


(6)麑:小鹿。鷇:鹐鸟,小鸟。


(7)耽湎沈酒:沉迷酗酒。“酒”原作“犹”,这是由于二字因形近而误,


今改。


(8)铺百川:言酒之多。


(9)羔■:羊羔。鲜羔■,意思是吃羊羔的新鲜肉。


(10)“几”原作“羊■”,“肩”原作“扁”,今据张敦仁说校改。几:


同,割杀。胎肩:小猪。


(11)皮:作动词用,即剥皮。黄口:指小鸟。


(12)冬葵,我国古代冬天生长的一种蔬菜。温韭:温室里培养出来的韭


菜。


(13)浚:同葰,一种香菜。茈:茈姜,一作子姜,蓼:


辛菜。苏:紫苏。可做中药,古时用以调味。


(14)蕈:原作“丰栾”今据孙治让说校改。蕈,桑耳。


木耳。(见《说文》)耳菜:各种菌菜的总名。


(15)毛:毛虫。各种兽类。“果”通“倮”,字又作“贏”指身


上没有羽毛和鳞甲的动物。


【译文】


古时候,粮食蔬菜水果,不到成熟的时候不吃,鸟、兽、鱼、鳖,不到该杀时不吃。因此不在


池塘里撒网捕小鱼,不到田野上猎取小的鸟兽。现在则不同,有钱的人张网驱歼猎取,利用自然物的


掩蔽,捕捉幼鹿、小鸟,沉迷酗酒,酒如河流。宰羊羔,杀小猪,剥小鸡,春天的小鹅,秋季的雏鸡,


冬天的葵菜和温室培育的韭菜、香菜、子姜、辛菜、紫苏、木耳,虫类、兽类,没有不吃的。


古者,采椽茅茨,陶桴复穴1,足御寒暑,蔽风雨而已。及其后世,采


椽不斫,茅茨不剪,无斫削之事,磨砻之功2。大夫达棱楹3,士颖首4,


庶人斧,成木构而已。今富者井干增梁5,雕文槛楯6,垩(巾夔)壁饰7。


【注释】


1陶:陶器,指瓦。桴:屋梁。复穴:窟室。


2磨砻,琢磨。修饰加工的意思。


3棱:房屋的粱。达棱楹,就是把梁栓从上到下斫成四棱。楹:厅堂的柱子。


4颖:尖锐。颖首,就是把椽子、梁的头部斫细,作为装饰。


5井干:古时的天井、藻井(宫殿、厅堂的天花板上一块一块的装饰,多为方格形,有彩色图


案)。


6“楯”原作“修”,今据张敦仁说校改。槛楯:门槛,栏杆。


7(巾夔)(nan),原作“忧”,今据王绍兰说校改。(巾夔):涂刷。垩:白土。


【译文】


古时候,人们住的是木棍搭的草棚,瓦盖的窟室,能够防御冷热、挡风蔽雨就行了。到了后来,


也是椽子不砍削,茅草不剪齐,不进行修饰加工。大夫才有方木的屋梁和带柱子的厅堂,士的房子才


有修饰的椽子,普通人的房子只能用斧子砍伐粗糙的木头盖成。现在,富人的屋顶上有藻井、门槛,


栏杆上雕刻有花纹,还用白土粉饰墙壁。


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于市1。今民间雕琢不中之物,


刻画玩好无用之器2。玄黄杂青,五色绣衣,戏弄蒲人杂妇3,百兽马戏斗


虎,唐锑追人4,奇虫胡妲5。


【注释】


1粥:同“鬻”,卖的意思。


2“玩好”二字,原在下句“玄黄”之上,今据杨树达说校移。


3蒲人:“蒲”同“僰”,西汉时居住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戏弄蒲人杂妇:指模仿僰人的


杂剧。


4唐锑追人:古代用木、泥、纸做成小人,进行爬高竿的游戏。


5奇虫:指鱼龙之类的游戏。胡妲:即花旦,游戏的一种。


【译文】


古时候,衣服不合于制度,器具无法使用,就不拿到市场上去卖。现在民间雕刻琢磨一些不适


用的东西,刻画、玩弄、爱好一些无用的器具。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绣衣,模仿僰人的杂剧,马戏、


斗虎,木偶爬竿,鱼龙杂技,花旦唱戏等等。


古者,诸侯不秣马,天子有命,以车就牧。庶人之乘马者1,足以代其


劳而已。故行则服枙2,止则就犁。今富者连车列骑,骖贰辎軿3。中者微


舆短毂4,繁髦掌蹄5。夫一马伏枥6,当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之事


7。


【注释】


1“马”字原在“者”字下,今据王先谦说移正。


2枙:同“轭”,驾车时加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3骖(can):古代一车驾三马,在车前两侧的马叫“骖”。这里指三匹马拉的车。辎:


古代一种有盖的车。軿:有帏子的车。


4微舆:小车箱。短毂:短轮轴。微舆短毂,这里指小车。


5繁髦原作烦尾,今改。烦、繁音近通用。尾、髦形近而误。繁髦:马鬣上饰。掌蹄:给马


蹄钉掌。


6枥:马槽。


7丁男:丁壮男子。亡:损失。


【译文】


古时候,诸侯不饲养马,天子下令征伐时,才随车所到之处,就地放牧。一般人乘马,只是为


了减少劳累。所以需要时马就套车,不出车时就用来拉犁耕田。现在富人出门车马排成行,车有三匹


马拉的,有两匹马拉的,有带车棚的,有挂帷幕的。中等人家也有小车,还要装饰马鬣和给马蹄钉掌。


喂养一匹马,相当于消耗中产之家六口人的粮食,还要损失一个壮年男子的劳力。


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1,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及其后,


则丝里枲表,直领无袆2,袍合不缘3。夫罗纨文绣者,人君后妃之服也。


茧缣练者4,婚姻之嘉饰也。是以文缯薄织5,不粥于市。今富者缛绣罗


纨6,中者素绨冰锦7。常民而被后妃之服亵人而居婚姻之饰8。夫纨素之


贾倍缣,缣之用倍纨也。


【注释】


1耋,解见《孝养篇》注释。


2直领:古时长袍衣领,自项后曲领向前,相并直下,又叫方领,见《汉书·景十三王传》。


《释名·释衣服》:“直领,邪直而交下,亦如丈夫胞袍方也。”袆(hu9):衣带。


3缘:衣服边缘的装饰。


4茧:粗丝绸。缣(jian):细绢。练:白绢。


5文缯:带有文采的丝织口。缯,丝织品的总称。


6缛:本指繁杂的装饰,这里是穿的意思。


7素绨冰锦,原作素绨锦冰,今据王先谦说校改。素绨:白色而又光滑厚实的丝织品。冰锦:


像冰一样洁白的丝织品。


8亵人:下贱的妇女。


【译文】


古时候,70岁的老人才穿丝绸的衣服,其余的则只穿麻布而已,所以名叫“布衣”。到了后来,


里面用丝,外面用麻衣,上衣是直领没有衣带的,袍子仅仅是合缝也不装饰边缘。至于绣着花纹的精


细丝织品,则是帝王、皇后和妃子们穿的服装。粗丝绸和细绢、白绢,则是结婚时穿的漂亮衣服。因


此,带有文采的和细薄的丝织品,不在市场上卖。现在,富人却穿着刺绣的精细的丝绸,中等人也穿


着素绨和洁白如冰的丝织品。平常人穿着过去皇后、妃子们的衣服,下贱的妇女穿着过去结婚用的服


装。要知道,细绢比粗绢的价值要高出一倍,而粗绢的使用价值却比细绢要大一倍。


古者,椎车无柔(1),栈舆无植(2)。及其后,木軨不衣(3),长毂数幅。


蒲荐笠盖(4),盖无漆丝之饰(5)。士大夫则单椱木具(6),盘韦柔革(7)。常


民漆舆大軨蜀轮(8)。今庶人富者银黄华左搔(9),结绥韬杠(10)。中者错镳


涂采(11),珥靳飞椱(12)。


【注释】


(1)椎车,见《非鞅篇》注释。柔:同輮,车轮的边框。


(2)栈舆:竹木做的车子。植:同直,即直木。


(3)軨:车厢上的木栅栏,不衣:不加修饰。


(4)蒲荐:把蒲草绑在车轮上,以防止振动。笠盖:用草编成的车盖。


(5)漆,原作染,今据孙诒让说校改。


(6)单椱:当依洪颐煊说作蝉攫,即车轮的边框。木具:蝉攫用木料制造。


(7)韦、革,指去过毛加过工的兽皮。盘韦柔革:用软熟的兽皮盘绕在车轮的边框上。


(8)漆,原作染,今据孙诒让说校改。蜀轮:独轮,蜀,同独,《尔雅·释山》:“蜀者独。”


郭璞注:“蜀亦孤独。”


(9)黄:即黄金。华:装饰的意思。搔:同瑵。古代车盖上一种玉的装饰。


(10)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韬杠:用熟皮子裹着的车辕。


(11)错镳(biao):镶金的马嚼子。


(12)珥:本指古代女子的珠玉耳环。这里作动词用,装饰的意思。靳:古代驾辕马勒肚子的皮


带,即肚带。这里是马的代称。軨原作铃,今据张敦仁、王先谦说校改。飞軨:古代一种很讲究的车


棚的窗子。《尚书·大传》:“未命为士,车不得飞軨。”郑玄注:“如今窗车也。”(《文选·剧


秦美新》注引)


【译文】


古时候,独轮车子没有边框,一般车子用竹木制成,没有直木。后来,车棚的木头也不加工修


饰,只有长的轮毂和密集的辐条,车轮上捆着蒲草,车子有用草编成的车盖。但不用油漆和丝绸来装


饰。大夫和士的车子的车轮边框则是用木料做成,上边用软熟的兽皮盘绕起来。一般人坐的独轮车是


油漆的,有大窗格。现在,平民中的富人的车盖上用金银玉石装饰,安着登车的把手,用熟皮革包裹


车辕。中等人的马嚼子镶金画采,用珠玉装饰马和车窗。


古者,鹿裘皮冒1,蹄足不去。及其后,大夫士狐貉缝腋2,羔麑豹袪


3。庶人则毛绔衳彤4,羝襆皮■5。今富者鼲鼦6,狐白凫翁7。中者罽


衣金镂8,燕鼦代黄9。


【注释】


1冒,同帽。


2“缝腋”疑当作“逢掖”,即大袖衣。《礼记·儒行》:“衣逢掖之衣。”郑注:逢,犹大


也。大掖之衣:大袂褌衣也。”


3羔麑豹袪,疑当作羔裘豹袪。这句话见于《诗经·唐风·羔裘》。《郑风·羔裘》、《礼记·玉


藻》也都有“羔裘豹饰”句,并作“羔裘”,是很好的例证。袪:袖口。


4毛绔:用毛做的套裤。绔,“袴”的本字,古代指套裤。衳:小裤子,彤:疑为■,


音近之误,即短袖衣。


5羝襆皮■,原作朴羝皮傅,义不可通;今以上下文例求之,辄改“朴”为“■”,“傅”为


“■”,俱以形近而讹,“襆羝”亦倒植,今并乙正。羝襆(f)):即公羊皮皮袄。皮■:杂兽皮的


短皮袄。


6鼲鼦,原作鼲鼯,《力耕篇》作“鼲鼦”,今据改正。


7翁,原作翥,今据孙诒让说校改。《急就篇》:“春草鸡翘凫翁濯。”颜师古注:“凫者,


水中之鸟;翁,颈上毛也。”犹今之鸭绒。


8罽:一种毛织品。缕:线。


9■:老鼠的一种,皮可制皮袄。代黄:代郡的黄貂。


【译文】


古时候,人穿的鹿皮皮袄和戴的皮帽子,剥取兽皮时,不把蹄足部分去掉。到了后来,大夫和


士穿狐皮和貉皮制成的大袖衣,或用羊羔皮做皮袄,用豹皮做袖口。平常人则穿用毛做的套裤、小裤


和短袖衣,用公羊皮和杂兽皮制做的皮袄。现在,富人穿灰鼠皮和貂皮皮袄,有的穿白狐皮袄和鸭绒


袍子。中等人穿西域的金丝绒布,还有的穿燕地罽■鼠皮和代郡黄貂皮做的皮衣。


古者,庶人贱骑绳控1,革鞮皮荐而已2。及其后,革鞍牦成3,铁镳


不饰,今富者(革真)耳银镊躐4,黄金琅勒5,罽绣弇汗6,垂珥胡鲜7。中者


漆韦绍系8,采画暴干9。


【注释】


1孙诒让曰:“案‘贱’疑当作‘■’。《诗·小戎》:“■驷孔群。’《释文》引《韩诗》


云:“驷马不著甲日■驷。’‘■骑’盖谓不施鞍勒而徒骑,故用绳控也,与■驷义略同。”


2鞮:不施鞍而骑所特用之革履。皮荐:荐,原作廌,今据王先谦说校改。指马背上垫


的一块皮子。


3革鞍牦成:革鞍,皮质的马鞍。牦,这里指牦牛的毛。牦成,用牦牛毛制成。


4(革真)耳:用革做的马的耳饰。银镊躐:银制的马头饰。


5琅;光彩。勒:有嚼子的马笼头。这里指马嚼子。


6弇汗:马身防汗的用品。


7垂珥:用垂棘(古时产美玉的地名)的美玉作马的耳饰。鲜:即鲜卑腰带。


8漆,原作染,今据孙诒让说校改。绍系:拴结的意思。


9暴干:日光暴晒。


【译文】


古时候,平常人骑马不用鞍勒,只用马缰绳来控制,不过是脚上穿着骑没有鞍子的马所特用的


皮履,马背上垫块皮子罢了。到后来,用皮子和牦牛毛作成马鞍,用铁制成的马嚼子也不加修饰。现


在,富人家的马耳朵上有用皮革制成的耳饰,马头上有银制的头饰,马嚼子金光闪闪,绣花毛毡为弇


汗,垂棘的美玉作耳饰,还有鲜卑的腰带。中等人的马具也用油漆的皮绳拴结,花花绿绿在阳光下闪


闪发光。


古者,污尊抔饮1,盖无爵觞樽俎2。及其后,庶人器用,即竹柳陶匏


而已3。唯瑚琏觞豆而后雕文彤漆4。今富者银口黄耳5,金罍玉钟6。中


者野王紵器7,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贾贱而用不殊。箕子之讥8,


始在天子,今在匹夫。


【注释】


1污尊:即污樽,凿地为樽。抔,原作坏,《御览》四七二引作“杯”,俱“抔”之误,今改。


抔饮:用手捧水喝。


2爵觞樽:古代三种饮酒器具。俎: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物。


3竹柳:指用竹子、柳条编织的器具。陶:陶器。匏(pao),原作“瓠”,今据卢文弨说校改。


匏:葫芦瓢。


4瑚琏(lian):古代宗庙里盛粮食的器具。


5银口:以银饰器物口部。黄耳:以金铜装饰器具两耳。


6金罍:用黄金做的酒器。《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


7野王,原作舒玉,今据王先谦说校改。野王:地名,今河南省沁阳县。紵器:紵麻制造的漆


器。


8箕子之讥,《淮南子·缪称篇》:“纣为象著而箸箕子讥”。


【译文】


古时候,人们凿地为樽,用手捧水喝,没有什么爵、觞、樽、俎等器具。到后来,普通人用的


器具,只是一些竹子、柳条编的器具和陶器、葫芦瓢而已。只有宗庙里祭祀时用来盛酒肉的瑚琏、觞


豆等器具才雕刻花纹,涂上红色的漆。现在,富人用着银口黄耳的杯盘,黄金做的酒壶和玉雕刻的酒


杯。中等人用的是野王出产的紵麻制造的漆器,蜀郡出产的镶金酒杯。一个用金银饰口并绘有花纹的


杯子的价钱相当于十个用铜铸造的杯子,铜杯的交换价值只是文杯的十分之一,但使用价值并无区别。


商朝的箕子悲叹帝王奢侈的事,过去所忧虑的还只在天子,现在却发展到普通平民身上了。


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1。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2。少


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3。及其后,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


肉4。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5,燔炙满案,臑鳖脍鲤6,麑卵鹑鷃橙枸7,


鲐鳢醢醯8,众物杂味。


【注释】


1捭,原作烨,今据王先谦说校改。“捭”(bai)同“焷”,煮的意思。豚:小猪。


相飨(xiang):用酒食招待客人。


2重豆:几个盛肉的器具。《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


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志也。”


3旅饮:很多人一块有顺序地饮酒。


4綦脍:细切的肉块。


5殽(yao):同“肴”,熟的鱼、肉。旅:陈列。


6臑:同“胹”,煮熟煮烂的意思。鲤,原作腥,今据孙诒让说校改。


7鹑鷃:即鹌鹑,一种鸟,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杂有暗黄色条纹,性好斗,肉


可吃,味很美。橙构,原作撜拘,今据张敦仁说校改。橙、香橙。拘,即《史记·西南夷列传》“蜀


枸酱”之“枸酱”,即蒟酱,是一种蔓生木本植物,果实像桑葚,可以调食,故叫做酱。


8鲐鳢:两种鱼名。醯:醋。


【译文】


古时候,人吃的是烧烤的黄米、稗子等杂粮,招待客人时才杀猪。后来,乡里的人在一起饮酒,


老年人面前摆几碗肉(受到尊重),年青人则站着吃,只有一盘酱一碗肉,很多人聚在一起在顺序地


饮酒罢了。再往后,举行婚礼招待客人,则用肉汤米饭,再加一些切细的肉块和熟肉。现在民间招待


客人,鱼肉重迭,烤肉满桌,还有鱼鳖、鹿胎、鹌鹑、香橙、蒟酱,以及鲐、鳢、肉酱和醋,物丰味


美。


古者,庶人春夏耕耘,秋冬收藏,昏晨力作,夜以继日。《诗》云:“昼


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1。”非膢腊不休息2,非祭祀


无酒肉。今宾昏酒食3,接连相因,析酲什半4,弃事相随,虑无乏日。


【注释】


1诗出《诗经·豳风·七月》索绹(ao):编织绳索。亟:急速,赶紧。乘屋:盖屋。


2膢腊:见《孝养篇》注释。这里是指节日。


3昏:同婚。


4析酲,原作:“折醒”,今据卢文弨、孙诒让说校改。析,解。酲,酒醉。见《汉


书·礼乐志》应劭注。


【译文】


古时候,春夏耕种除草,秋冬收割储藏,从清晨到夜晚,昼夜不停地劳动。《诗经》上说:“白


天去割茅草,晚上编织草绳,赶紧修理房屋,以便明春播种。”不到节日不休息,不是祭祀不吃酒肉。


现在来客和结婚都要办酒席,互相邀请,没有间断,常常是十个人醉倒五个,有的人放弃了工作而跟


着别人去吃喝,不考虑自己缺吃少穿的日子。


古者,庶人粝食藜藿,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故诸侯无故不杀牛


羊,大夫士无故不杀犬豕1。今闾巷县佰2,阡伯屠沽3,无故烹杀,相聚


野外,负粟而往,挈肉而归4。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十五斗粟,当丁


男半月之食5。


【注释】


1《礼记·王制》:“诸候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2县陌,“县佰”当作“■伯,“■”即“枭”之本字。这里以“县伯”与“屠沽”对文,“县


伯”亦屠人之类。


3阡伯:即阡陌,田间小路。这里指农村。屠沽:杀猪卖肉的人,即屠户。


4挈:手提着。


5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斗”指汉时小斗(合近代二斤或三斤,十五斗合今四十五斤)。


“十五斗粟”是一个人一月的口粮(《汉书·食货志》说每人一月食粟一石半),本文中的“十五斗


粟”当指一个人半月的伙食费用。


【译文】


古时候,老百姓平常吃粗粮和野菜,不是乡大夫举行宴会、节日和祭祀没有酒肉。所以诸侯不


无故杀牛羊,大夫和士不无故杀猪狗。现在,街道上有屠人,农村里有屠户,随意宰杀牲口,在野外


聚在一起吃喝,要买肉就背着粮食去,提着肉就回来了。要知道,买一头猪的价钱就等于一般年景一


亩地的收入,十五斗粮食就相当于一个男子半月的伙食费用。


古者,庶人鱼菽之祭1,春秋修其袒祠。士一庙,大夫三2,以时有事


于五祀3,盖无出门之祭。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4,


中者南居当路5,水上云台,屠羊杀狗,鼓瑟吹笙。贫者鸡豕五芳,卫保散


腊6,倾盖社场7。


【注释】


1《公羊传·哀公六年》:常之母,有鱼菽之祭。”何晏注:“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


2《礼记·礼器》:“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王制》:“大夫三庙,一昭一


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


3《礼记·王制》:“大夫祭五祀。”五祀指司命、中霤、国门、国行、公厉。


4“儛”同“舞”,舞蹈。像:木偶。


5南居,杨树达疑为“南君”。当路:在路上。(杨树达说为神名)


6卫保:祈求保佑。散腊:疑指腊祭后,割肉散发。


7倾盖:“盖”,车盖。原为路上相遇,并车说话。这里形容祭祀时车和人很多。社场:祭


祀的地方。


【译文】


古时候,老百姓用鱼和豆类来祭祀。春秋季节修理祖庙,士有一座祖庙,大夫有三座祖庙,按


时从事五种祭祀活动,没有家门以外的祭祀。现在,富人祭祀就朝拜名山大川,击鼓杀牛,演戏和耍


木偶。中等人祭祀在大路上朝南搭棚子,在水上搭起高台,屠羊杀狗,吹奏乐器,贫穷的人用鸡猪五


味,祈求保佑,散发祭肉,祭祀时车盖如云,挤满社场。


古时,德行求福,故祭祀而宽;仁义求吉,故卜筮而希1。今世俗宽于


行而求于鬼,怠于礼而笃于祭,嫚亲而贵势2,至妄而信日3,听訑言而幸


得4,出实物而享虚福。


【注释】


1卜:占卜。筮:用蓍草占问吉凶。都是古代社会的一种迷信活动。


2嫚(man):轻侮,冷淡。


3日:即“日者”,古人占候卜筮,都叫做“日者”。见《史记·日者列传》集解。


4訑(dan):与“诞”通,欺骗。


【译文】


古时候,人们用自己的德行去求福,所以祭祀时很放松;用自己的仁义来求吉祥,所以算卦就


很少。现在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不严格而祈求鬼神,不讲礼义而重视祭祀,轻侮、冷淡双亲而重视


有钱有势的人,十分狂妄而又迷信算卦的人,听信了谎言还洋洋自得,给“日者”的报酬是实物,而


得到的仅仅是虚无的福。


古者,君子凤夜孳孳思其德1;小人晨昏孜孜思其力。故君子不素餐2,


小人不空食。今世俗饰伪行诈3,为民巫祝4,以取厘谢5,坚頟健舌6,


或以成业致富。故惮事之人,释本相学。是以街巷有巫,闾里有祝。


【注释】


1孳孳:同“孜孜”,勤奋,不懈怠。


2《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素餐,不劳而食,白白吃饭。


3“今”字原无,今补。


4巫祝:旧社会专以祈祷求神骗取钱财的人。“巫”指女的,“祝”指男的,即巫婆神汉。


5厘:祭祀时剩下的胙肉。厘谢:拿剩余胙肉来作报酬。


6坚頟:即厚颜无耻。


【译文】


古时候,君子昼夜勤奋不懈,想的是修养自己的道德;小人们早晚忙忙碌碌,想的是多出力气。


所以君子不白白吃饭,小人们也没有白吃粮食。但是,今天的风俗人情却是弄虚作假,尔虞我诈,就


像巫婆神汉一样对待别人,目的是求取报酬,有的人靠厚颜无耻和能说会道来成就事业和发财致富,


所以不愿劳动的人,就丢下农活向这些人学习。这样,造成大街小巷都有骗人的巫婆神汉。


古者,无杠橫之寝1,床栘之案2。及其后世,庶人即采木之杠,牒桦


之樠3,士不斤成。大夫苇莞而已4。今富者黼绣帷幄5,涂屏错跗6。中


者绵绨高张7,采画丹漆。


【注释】


1杠:床前横木,即床沿。■:床板。寝:睡觉的地方,这里指床。


2栘:同“■”,炕桌。


3牒桦,原作叶华,今改。《方言》五:“床,其杠东齐、海岱之间谓之桦;其上


板,卫之北郊、赵、魏之间谓之牒。”


4莞(guan):一种蒲草。这里指莞草编的席。


5帷幄:帐幕。


6错跗:跗,脚背。这里指屏风的底座。错跗,即镶有金、银、图画的屏风底座。


7锦绨:丝织物。张,通“帐”。


【译文】


古时候,床沿没有横木,床上也没在放食物的桌案,到后来,普通人家的床板床沿是用柞木做


的,士人睡的床也没有雕饰,大夫的床上也只是铺苇席、莞席而已。现在,有钱的人床上挂着黑白花


纹的丝绸帐子,床前有绘画的油漆的屏风,连屏风的底座上也雕镶了花纹。中等人家也挂着丝绸帐子,


屏风是红漆彩画。


古者,皮毛草蓐1,无茵席之加2,旃覑卬蒻之美3。及其后,大夫士


复荐草缘,蒲平单莞4。庶人即草蓐索经5,单蔺蘧蒢而已6。今富者绣茵


翟柔7,蒲子露床8。中者滩皮代旃9,蒢阘坐平莞10。


【注释】


1草蓐:铺散草。


2茵:草席。


3蒻:蒲草。蒲草所编的席叫做蒻席。


4蒲平:即蒲苹,就是用香蒲编成的席子。单莞:用莞草编成的单席。


5草蓐索经:用草绳子把草编织起来。


6蔺:比蒲草细的一种草,可做席,有的地方叫马兰。单蔺,用蔺草编成的单席。蘧籧:


同“籧篨”,用竹子或苇子编成的粗席。


7翟,野鸡毛。翟柔:用野鸡毛制成有柔软的褥子。


8蒲子:用蒲草编成的席子。露床:原作露林,今改。“露林”不见他书,因形近而误。《史


记·滑稽传》:“席以露床”。露床,没有帷幕的床。


9“滩皮”,即“滩羊皮”,是宁夏、甘肃黄河两岸所产的贵重羊皮。


10阘坐:阘,同“榻”。“坐”应据张敦仁说作“登”。榻登,即古代床前备上床用的东西。


【译文】


古时候,床上铺的是兽皮、兽毛、散草,没有好的席子,更没有柔软的毡子。到后来,大夫、


士还是铺的两层草席,边缘粗糙,有的铺蒲草编成的席子,有的铺莞草编的单席。普通老百姓铺绳子


打的草垫子,或是蔺草编成的单席和粗竹席罢了。今天,富人家铺的是用野鸡毛制成的柔软褥子,露


床上铺着蒲草编的席子。中等人家用滩羊皮代替毡子,床前的踏脚板上都铺着莞草垫。


古者,不粥饪(1),不市食。及其后,则有屠沽,沽酒市脯鱼盐而已(2)。


今熟食遍列,殽施成市(3),作业堕怠,食必趣时,杨豚韭卵(4),狗(月习)马朘


(5),煎鱼切肝,羊淹鸡寒(6),桐马酪酒(7),蹇捕胃脯(8),胹羔豆赐(9),


鷇膹鴈羹(10),臭鲍甘瓠(11),熟粱貊炙(12)。


【注释】


(1)饪,原作絍,今据张敦仁说校改,粥(y))饪:卖熟食。


(2)沽酒市脯(f():卖酒卖熟肉。


(3)殽施,当依张敦仁说作“殽旅”。殽旅成市,形容好吃的东西很多,形成一个市场。


(4)“杨”字无义,疑“炀”之误《文选·甘泉赋》注:“炀,炙也。”


(5)(月习),通“■”。《说文》:“■,薄切肉”。朘(juan)即“臇”,北方称“鞭”,


可下酒。


(6)淹通“腌”,用盐腌渍食品。鸡寒:即凉的酱鸡。


(7)桐马酪酒,原误作蜩马骆日,今改。桐作蜩,酪,作骆,都是由于形近而错;“日”字则是


“酒”字坏文。桐马酪酒:汉武帝时一种用马奶做的酒。


(8)蹇捕:“蹇”疑指“蹇驴”,见《汉书·贾谊传》所引“吊屈原文”。“捕”当作“脯”。


蹇脯,即驴肉干。胃,原作庸,今据孙诒让说校改。《史记·货殖传》:“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


《正义》:“按胃脯谓和五味而脯美,故易售。”可见胃脯也汉代人喜爱的食物。


(9)胹羔:煮烂的羊羔肉。“赐”疑为“饧”(ang),“豆饧”即糖浆一类的食品。


(10)鷇膹:燉小鸟。雁羹:雁肉汤。


(11)臭原作“自”,今改。《释名·释饮食》:“鲍鱼,鲍,腐也。埋藏淹使腐臭也。”瓠(h)):


类似葫芦的瓜,北方叫瓠子,味甜可食。


(12)熟原作“热”,今据卢文弨说校改。熟粱:精熟的米饭。貊炙:原作和炙,今改。《释名·释


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杨树达曰:《御览》八百五十九引


《搜神记》云:‘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太始以来,中国当之。’然则正当时俗尚之物。”貊炙,


即今之烧猪。


【译文】


古时候,没有卖熟食的,也不在市场上买吃的东西。到了后来,才有杀猪、宰牛、卖酒的,不


过也就是卖酒、卖熟肉、卖鱼、卖盐罢了。现在,街上店铺里熟食摆满了柜台,菜肴陈列形成了一个


市场,劳动时很懒散,吃东西却务求赶时令,尝新鲜。烤猪肉,韭菜炒鸡蛋,切得很细的狗肉、马肉,


油炸的鱼,切好的肝,腌羊肉,冷酱鸡,马奶酒,驴肉干,美味胃脯,燉小鸟,雁肉汤,腌鲍鱼,甜


瓠瓜,还有精熟的米饭和烧猪。


古者,土鼓块枹1,击木拊石2,以尽其欢。及其后,卿大夫有管磬3,


士有琴瑟。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4。无要妙之音5,


变羽之转,今富者仲鼓五乐,歌儿数曹6。中者鸣竽调瑟,郑儛赵讴7。


【注释】


1土鼓:堆土为鼓。块(kuai):土块。枹:鼓槌,这里是敲击的意思。


2拊:敲打。


3管:古代用竹子制作的吹奏乐器。磬:古代用石或玉制作的打击乐器。


4筝:古代一种弦乐器,最初五弦,后来多到十三弦。缶:瓦器,古代用


为乐器。


5要妙:精微,美妙悦耳。一作“要眇”,见《楚辞·九歌·湘君篇》及《远游篇》。又作“幼


眇”见《汉书·元帝纪赞》及颜师古注。


6歌儿:唱歌的儿童。曹,本指辈,这里是队的意思。数曹:分成若干队。


7郑舞:郑地的舞女。赵讴:赵地的歌女。汉时郑、赵两地妇女多以歌舞为业。见《史记·货


殖列传》。


【译文】


古时候,堆土为鼓,敲击土块,打打木头、石头,用这种音乐来尽情欢乐。到了后来,卿大夫


才有管和磐的乐器,士有琴和瑟。过去民间喝酒欢聚,各自根据不同的风俗,也不过是弹筝和敲瓦罐


罢了,没有美妙的声音,也没有很多音调的转换。现在,有钱人家遇到喜庆的事钟鼓齐鸣,琴瑟并弹,


唱歌的儿童一队队排列。中等人家也是吹竽弹瑟,跳舞唱歌。


古者,瓦棺容尸,木板堲周1,足以收形骸,藏发齿而已。及其后,桐


棺不衣,采椁不斫。今富者绣墙题凑2。中者梓棺楩椁3。贫者画荒衣袍4,


缯囊缇橐5。


【注释】


1堲周:夏朝一种埋藏死人的方式,即烧土成砖,放在棺木的周围。见《礼记·檀弓下》


及郑玄注。


2绣墙:柩车布帷上绣的花纹。题凑:以木累棺外,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见《汉书·霍


光传》注。


3楩(pian):南方的一种树(黄梗木)。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4画荒:指蒙在棺材上面布上的画。《礼记·丧服大记》:“饰棺。君黼荒,大夫画荒,士布


荒。”郑玄注:“饰棺者,以华道路及扩中,不欲众恶其亲也。荒,蒙也。在旁曰帷,在上曰荒。皆


所以衣柳也。”


5缯:丝织物。缇:红色的帛。囊橐:口袋。


【译文】


古时候,最早是用陶土烧成的棺材收殓尸体,把砖砌在木板做的棺材的周围,能够收藏死者的


尸体就行了。到后来,桐木内棺不去皮,柞木外棺不加工。现在有钱人家的柩车布帷上绣着花纹,棺


材外垒着头向内的木头。中等人家也是梓木做棺,黄梗木做椁,贫困的人家埋葬死人,棺材上盖着有


画的布罩,或是用丝织物制成的口袋,把尸首装在里面。


古者,明器有形无实1,示民不可用也2。及其后,则有■醢之藏3,


桐马偶人弥祭4,其物不务。今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5。郡国徭吏,素桑


楺偶车橹轮6,匹夫无貌领7,桐人衣纨绨。


【注释】


1明器:古代随葬的物品。《礼记·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后汉·范冉传》


注:“礼,送死者衣曰明衣,器曰明器”。


2“可”字原无,《书钞》九四引有,今据补。《礼记·檀弓上》:“孔子谓:‘为明器者,


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即此文所本,正有“可”字。


3■,同醢,醋。《礼记·檀弓上》:“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雍。曾子曰:‘明器也,而


又实之。’”


4桐马:桐木做的马。偶人,土和木头做的俑。“弥祭”,古书无文,疑“■祭”之误。《易·既


济》:“九五,东邻杀牛,不知西邻之■祭,实受其福。《汉书·郊祀志》注:“东邻,谓商纣也;


西邻,谓文王也。■祭,谓■煮新菜以祭。言祭祀之道,莫盛修德,故纣之牛牲,不如文王之苹藻。”


■祭,菲薄的祭祀。


5生人:活人。《吕氏春秋·节丧篇》:“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玩好宝货,钟鼎壶滥,


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数,诸养生之见,无不从者。”与此文所说正合。


6楺,同輮,本指车辋,这里指车轮。偶车:殉葬的土俑木偶和车辆模型。《汉书·韩延寿


传》:“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颜师古注:“偶,谓木土为之,像真车马之形也。橹轮;


有楼可以望高的车子。


7“貌领”无义,当依张敦仁说作“绕领”。《方言》:“绕领谓之裙。”裙即帔肩,又名披


肩,见刘熙《释名》。


【译文】


古时候,随葬的器物和人生前用的器物相似,不是真的东西,告诉人们它是不能使用的。到了


后来,随葬的东西就多起来了,有盛醋盛肉酱的容器,有木马、木俑,但还是菲薄的祭祀,东西还不


齐备。现在花很多钱买很多东西随葬,随葬的东西,就像活人用的一样,连地方上管徭役的小官吏,


死时也随葬桑木车轮小车,上面乘坐木偶、土俑,车子上还有望远的高楼。老百姓连披肩都没有,而


殉葬的木桶却满身穿着丝绸衣服。


古者,不封不树1,反虞祭于寝2,无坛宇之居3,庙堂之位4。及其


后,则封之,庶人之坟半仞,其高可隐5。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


榭连阁,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阁,垣阙罘罳6。


【注释】


1不封:不堆土为坟。不树:不在墓旁种树。《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2虞祭:埋葬之后回家的祭祀。寝:寝庙。死者的庙后有寝,以像生人之居。《礼·月令》:


“寝庙毕具。”郑玄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


3坛宇:古代举行祭祀时用土建筑的高台及庙宇。


4庙堂:供奉祖先的房屋。


5隐:凭依。《礼记·檀弓下》:“延陵季子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


既葬而封,其高可隐。”郑玄注:“隐,据也,封可手据,谓高四尺。”


6垣:宫室的围墙。阙:宫室门前两边的望楼。罘罳:古代一种屏风。


【译文】


古时候,死人埋葬后不堆土为坟,不在墓旁种树,埋完了回到家里祭祀,没有祭祀的土台和房


屋,没有庙宇祠堂。到了后来,就堆土成坟。普遍人家的坟有四尺高,可以把手凭依其上。现在,有


钱人家堆土的坟像一座小山,种植的树木成林,祖庙有高台亭榭,台阁相连,庙宇成群,又加之以高


楼。中等人家的祠堂也像楼房一样,还有围墙、望楼和屏风。


古者,邻有丧,舂不相杵,巷不歌谣1。孔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


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2。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肉,幸与小坐而责辨3,


歌舞俳优4,连笑伎戏5。


【注释】


1《礼记·曲礼上》:“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相歌。”郑玄注:“助哀也。谓相送杵


声。”相,传送舂米的声音。杵:本指舂米的木棒。这里作动词用,即舂米时的哼唱。


2语本《论语·述而篇》。


3责辨:“辨”同办,受人委托办理。


4俳(pai)优:指唱戏的人。《史记·绛侯世家》:“常为人吹箫给丧事。”《集解》:“如


淳曰:‘以乐丧家,若俳优。’”


5连笑:一种滑稽戏,如今人之跳加官。伎戏:杂技。


【译文】


古时候,邻居有丧事,舂米时不吆唤劳动调子,街上不唱歌。孔子在有丧事的人家附近吃饭,


从来没有吃饱过。他在这一天哭泣过,就不再唱歌。现在的风俗,有的人借人家有丧事就去求酒、肉,


找机会到人家家里坐一会儿,希望受人委托办理丧事。他们大搞唱歌、跳舞、演戏、滑稽表演和杂技。


古者,男女之际尚矣1,嫁娶之服,未之以记。及虞、夏之后,盖表布


内丝,骨笄象珥2,封君夫人,加锦尚褧而已3。今富者皮衣朱貉,繁露环


佩4。中者长裙交袆5,璧瑞簪珥6。


【注释】


1际:结婚。尚:久远。


2笄:簪子。珥:耳环。


3封君:战国、秦、汉时受封邑的列侯及公主一类人的称号。见《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夫


人:诸侯之妻。见《礼记·曲礼》。汉时列侯之妻也称夫人。见《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褧


:同“絅”,罩在外面的单衣。尚褧:在锦衣之上再加一件罩衣。


4露,原作“路”,今从正嘉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及孙诒让说校改。繁露:即冕旒,


古代贵族戴的垂着和露珠一样的美丽的帽子。环佩:佩玉。


5裾,衣服的大襟。袆,蔽膝,就是佩巾。长裾交袆:长襟的下摆与蔽膝相交接。


6瑞,原作端,今据陈遵默说校改。璧瑞簪珥:以玉为簪珥。


【译文】


古时候,男女结婚的事由来已久,女嫁男娶的服饰是什么样子,没有记载下来。到了虞舜、夏


禹以后,结婚的服装外面穿布的,里面穿丝的,头上戴骨头簪子、象牙耳环,封君夫人也只穿锦衣,


外面加上罩衫而已。现在,有钱的人结婚,穿大红的貉皮衣服,冕旒佩玉。中等人家长襟的下摆与蔽


膝相交接,头上戴着玉石簪子和耳环。


古者,事生尽爱,送死尽哀。故圣人为制节,非虚加之。今生不能致其


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


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1。


【注释】


1张之象本、沈延铨本“发”作“废”。案《野客丛书》二五引仍作“发”,作“废”者明人


所改。


【译文】


古时候,对待活着的父母尽心敬爱,父母去世,办丧事尽情哀悼。因此圣人制定了控制的制度,


这不是可有可无的。现在,老人活着时不能尽力孝敬,死后却在奢侈上与人比高低;虽然没有哀悼悲


伤的心意,但花很多钱进行厚葬的人,却被称作孝子,在世上得到好的名声,一般的人也认为他们光


荣。所以,普通老百姓就羡慕、仿效他们,以致有的人家为办丧事而出卖房屋和产业。


古者,夫妇之好,一男一女,而成家室之道。及后,士一妾,大夫二,


诸侯有侄娣九女而已1。今诸侯百数,卿大夫十数,中都侍御,富者盈室。


是以女或旷怨失时2,男或放死无匹3。


【注释】


1侄娣:侄女和妹妹。《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古代随嫁的人)者何?诸侯娶


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即此文所本。


2旷怨:空虚、怨恨,这里指男女及年而未嫁娶。《孟子·梁惠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这里把两者都属之女方。


3放死:至死。


【译文】


古时候,夫妇相恩爱,一男一女组成家庭过日子。到后来,士除了妻子外,有一个小老婆,大


夫有两个小老婆,诸侯的小老婆也就是妻子的妹妹和侄女,以及其他诸侯国送的九个女子。现在就不


同了,诸侯婢妾有上百个,卿大夫有十多个,中等人家有婢妾,有钱的人婢妾满房。因此造成有的怨


恨失去青春,有的男的到死还搞不到对象。


古者,凶年不备,半年补败1,仍旧贯而不改作2。今工异变而吏殊心,


坏败成功,以匿厥意。意极乎功业,务存乎面目。积功以市誉,不恤民之急。


田野不辟,而饰亭落3,邑居丘墟4,而高其郭。


【注释】


1补:补偿,追补。败:欠缺,不足。


2《论语·先进篇》:“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旧贯:


老一套。


3亭,汉代行政单位,十里为一亭。落,村落。亭落:这里指村落的房屋。


4丘墟:荒废,空虚。


【译文】


古时候,凶年没有储备,丰年就加以补偿,仍然可以正常生活,不致于发生动乱。现在,荒年


工匠和官吏都怀着异心,想趁国家荒乱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把他们本来的意图隐藏起来。他们一


心一意想大发其财,又要保住自己“正人君子”的面目。他们搜刮钱贱,捞取名誉,却不怜悯老百姓


的死活。老百姓田地不能耕种官府却修饰亭阁,城市住宅荒废空虚,官府却修筑城墙。


古者,不以人力徇于禽兽1,不夺民财以养狗马,是以财衍而力有余。


今猛兽奇虫不可以耕耘,而令当耕耘者养食之。百姓或短褐不完,而犬马衣


文绣。黎民或糟糠不接,而禽兽食粱肉2。


【注释】


1徇:使用、伺候的意思。


2粱,字原脱,今补。“粱肉”与“文绣”对文,《国语·齐语》:“食必粱肉,衣必文绣。”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无“粱”字,则文气不畅,这当由传写脱落所致。


【译文】


古时候,不把人的精力使用到禽兽上,不夺取老百姓的财产去饲养狗、马,因此,财物丰足,


人力也有富余。现在,凶猛的野兽和奇怪的虫鸟不能用于种地,反而叫应当耕种的人去喂养它们。老


百姓有的连粗布衣服都穿不上,狗马反而穿绣花的丝绸。普通百姓连谷糠酒糟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飞禽走兽反而吃粮食和肉类。


古者,人君敬事爱下,使民以时1,天子以天下为家,臣妾各以其时供


公职,今古之通义也。今县官多畜奴婢,坐禀衣食2,私作产业,为奸利,


力作不尽,县官失实。百姓或无斗筲之储,官奴累百金;黎民昏晨不释事,


奴婢垂拱遨游也3。


【注释】


1《论语·学而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禀”,读为“廪”。坐廪:就是无故而享受供给的意思。


3垂拱:垂衣拱手,即无所事事的意思。遨游:闲逛。《汉书·禹贡传》:“又诸官奴婢十余


万人,游戏无事,税良民以实之,岁费五六巨万。”与此言“垂拱遨游”合。


【译文】


古时候,国君敬其事而爱护百姓,使用老百姓是在农闲之时,国君把天下的百姓、土地看作自


己的家一样,大臣们依照法令规定的时间服公务,这是从古到今一贯的道理。现在官府养着很多奴婢,


他们无故而享受供给,私自经营产业,营私谋利,干私活没完没了,官府不能控制物资。百姓有的没


有一斗粮食的储藏,官府的奴婢却积累了上百金的家私;老百姓早出晚归不停地工作,奴婢们却无所


事事,到处闲逛。


古者,亲近而疏远,贵所同而贱非类。不赏无功,不养无用。今蛮、貂


无功,县官居肆1,广屋大第,坐禀衣食。百姓或旦暮不赡,蛮、夷或厌酒


肉。黎民泮汗力作2,蛮,夷交胫肆踞3。


【注释】


1居肆:与下文“肆踞”同,“居”、“踞”并读为“倨”,傲慢放肆。


2泮(pan),散。泮汗:指流汗。


3“蛮夷”上原有“今”字,今据王先谦说校删。胫:小腿。


【译文】


古时候,对邻近的人亲密,对远方的人疏远,尊重同民族的人,卑视异族的人。不奖赏无功的


人,不养育无用的东西。现在,南方北方蛮貊民族的人没有功劳,却在官府里傲慢放肆闲坐,居住着


宽敞的房屋,广大的宅院,享受着国家的供给。百姓有的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些人却酒足饭饱。老百


姓汗流满面辛勤劳动,这些人却傲慢放肆地在那里盘腿闲坐。


古者,庶人麁菲草芰1,缩丝尚韦而已2。及其后,则綦下不借3,鞔


鞮革舄4。今富者革中名工,轻靡使容,纨里紃下5,越端纵缘6。中者邓


里闲作蒯苴7,蠢竖婢妾8,韦沓丝履9。走者茸芰絇绾10。


【注释】


1麁,原作“鹿”,今据张敦仁说校改。菲,借为屝,芰,同履。三者均为草鞋。


2缩丝尚韦:用绳子加皮条系着鞋。


3綦:鞋带。不借:麻鞋。《方言》:“丝作之者谓之履。麻作之者谓之不借。”


4鞔鞮革舄:三者都是皮制的鞋。


5紃:用丝、麻编成的绦子。


6越端,越,同绒,即以彩色的绒布装饰鞋的前后。纵缘:纵,绒的一种。即以绒布装饰鞋


的边沿,即缘鞋口。


7孙人和认为:“‘里’当作‘■’,邓、■并在今河南南阳境。”南阳境内,苞草质优,邓、


■用来做草鞋。蒯苴,把蒯草垫在鞋中。


8蠹竖,原作秦坚,今改正。孙人和认为:“‘坚’疑当作‘竖’。‘秦’未详。”孙校“竖”


字是,今从之,“秦”即“蠹”字之误。


9韦沓:即革鞜。《汉书·杨雄传》:“革鞜不穿。”注:“履,革履。”就是皮鞋。


10走者:仆人,跑腿的人。茸芰:细软的鞋。絇绾,原作“狗官”,今据王绍兰说校改。絇


绾:即鞋头上的装饰。


【译文】


古时候,老百姓不过脚上穿草鞋,最多加上丝和皮的鞋带。到了后来,普通人穿麻鞋或皮鞋。


今天,有钱的人家用有名的鞋匠做鞋,轻软美好,样式美观,用素绸子做鞋里,鞋底上镶绦子,鞋头


和后跟都加了绒布装饰,鞋口也是绒布沿边。中等人家,常穿邓、■用苞草制作的鞋,并把蒯草垫在


鞋里。蠹竖、奴婢、妻妾,穿着皮鞋或丝鞋。仆人也穿着鞋头有装饰的柔软的鞋子。


古圣人劳躬养神,节欲适情,尊天敬地,履德行仁。是以上天歆焉(1),


永其世而丰其年。故尧秀眉高彩(2),享国百载。及秦始皇览怪迂(3),信■


祥(4),使卢生求羡门高(5),徐市等入海求不死之药(6)。当此之时,燕、齐


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


寿与天地相保。于是数巡狩五岳(7),滨海之馆,以求神仙蓬莱之属。数幸之


郡县,富人以赀佐,贫者筑道旁。其后,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顿


(8),不以道理。名宫之旁,庐舍丘落,无生苗立树;百姓离心,思怨者十有


半(9)。《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10)。”故圣人非仁义不载


于己,非正道不御于前。是以先帝诛文成、五利等(11),宣布建学官(12),


亲近忠良,欲以绝怪恶之端,而昭至德之涂也。


【注释】


(1)歆:感动。


(2)《淮南子·修务篇》:“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意林》引


许慎注:“眉理八字也。”《白虎通·圣人篇》亦说“尧眉八彩”,和这里所说的“尧秀眉高彩”,


都是儒家学派编造的神话。


(3)怪迂:怪诞迂腐,指燕、齐方士神仙之说,见《史记·封禅书》。


(4)■祥:事先占卜吉凶的迷信活动。


(5)使卢生求羡门高: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到河


北碣石山巡视,派燕人卢生找仙人羡门高在碣石刻石碑。


(6)徐市等人海求不死之药:徐市,即徐芾、徐福。《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齐(山


东)人徐市等人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上书秦始皇,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


丈、瀛洲,仙人住在那里,有不死之药。后来始皇同意,让他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人,结果一


去不复返。


(7)巡狩:古代天子帝王巡视。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8)掣顿:又见《救匮篇》。掣,拉,牵引。顿,停止。《史记·滑稽传》:“当道掣顿人车马。”


就是说车马走时,就顿之使止;车马停时,又拉之使行。在本文中,掣顿是强制人服从自己的意思。


(9)张敦仁曰:“‘半’,当作‘六’。(见《史记·淮南王列传》,《汉书·伍被传》同。华


本改‘九’,更误)”案明初本亦作“九”。


(10)语出《尚书·周书·洛诰》。亨:奉上。仪:礼节。


(11)文成:指文成将军。汉武帝时方士齐人少翁封号。以鬼神方术受封,后以伪造牛腹中帛书


事被诛。五利:指五利将军。汉武帝时方士栾大封号。以言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受封。后以方多


不验被诛。见《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及《武帝纪》。


(12)张敦仁曰:“‘宣’当作‘皇’,张之象本改‘宣帝’作‘陛下’,(撄宁斋钞本、太玄


书室本、沈延铨本、金蟠本同)非。”


【译文】


古时候,圣人操练身体,保养精神,节制感情和欲望,尊天敬地,实行德政和仁义。因此,感


动了上天,使他们长寿,而且年年获得丰收。所以,尧帝眉清目秀,满面红光,治理国家达百年之久。


到了秦始皇,他接受怪诞迂腐的方士神仙之说,相信事先求吉凶的迷信活动(到碣石山巡视),命燕


人卢生寻求仙人羡门高,派徐市带着童男童女到东海求不死之药。在那个时候,燕地、齐地的人大都


丢掉锄头农具,纷纷谈论神仙。方士于是跑到咸阳的数以千计,说什么仙人吃金饮珠,可与天地同寿。


于是秦始皇多次巡视五岳,在海滨建立馆舍,以便供人们到蓬莱等仙岛拜访神仙。他多次驾临的郡、


县,富人用财物帮助巡狩时用费,穷人被派去在经过的道旁修建驰道和临时宫殿。以后,他再去,穷


人就逃亡,富人就躲避;而官吏到处搜捕,强迫人们服劳役,根本不按道理办事。秦朝著名的宫殿旁


边,房屋空虚衰败,没有活着的禾苗和竖着的树木;百姓离心离德,十个人有五个怨恨。《尚书》上


说:“(祭祀时)献上的东西是很多的,只有东西而不合礼节,不算上供。”因此,圣人对于不合仁


义的事不沾边,不合正道来的东西,摆在面前也不使用。所以,武帝杀了说鬼神的文成将军(少翁)


和五利将军(栾大)等,皇帝建立学堂,目的是亲近忠顺有才能的人,杜绝怪事和罪恶产生的根源,


开辟达到最高道德的途径。


宫室奢侈,林木之蠹也1。器械雕琢,财用之蠹也。衣服靡丽,布帛之


囊也。狗马食人之食,五谷之蠹也。口腹从恣2,鱼肉之蠹也。用费不节,


府库之蠹也。漏积不禁,田野之蠹也。丧祭无度,伤生之蠹也。堕成变故伤


功3,工商上通伤农4。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5,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其为


害亦多矣。目脩于五色6,耳营于五音7,体极轻薄8,口极甘脆。功积于


无用,财尽于不急,口腹不可为多。故国病聚不足即政怠,人病聚不足则身


危。


丞相曰:治聚不足奈何?


【注释】


1蠹:蛀蚀器物的害虫。


2从恣:即纵恣,放纵恣肆,毫无节制。


3故:指老规矩。功:功业。


4上通:指盐、铁官营等项政策。


5杯棬(quan):杯、盘、盆的总称。


6脩,原作修,今据张敦仁说校改。脩(ao):目不明。这里是沉迷的意思。


7营:沉醉于的意思。


8卢文弨曰:“‘薄’疑‘暖’。”


【译文】


住的宫室奢侈腐化,就像林木的蛀虫一样。用的器具雕琢刻镂,就像财物用品的蛀虫一样。穿


的衣服非常华丽,这就像布匹丝绸的蚊虫一样。猪狗牛马吃人吃的东西,这就像鱼和肉的蚊虫一样。


嘴和肚子放纵恣肆,毫无节制,这就像鱼和肉的蛀虫一样。开支不节俭,这就像仓库的蛀虫一样。浪


费不禁止,这就像田地的蛀虫一样,丧葬祭祀没有限制,这就像伤害活人的蛀虫一样。毁坏成规,变


更旧法,这是损害功业,工商业官营,就会妨害农业,所以一个杯子、盘子用上百人去做,一个屏风


需要上万人的劳动,它们带来的害处是很多的啊!眼睛迷恋于五色上,耳朵沉醉于音乐里,身体要穿


最轻最暖的衣服,吃的总想是又甜又脆的美好吃物。这就是把功夫都花费在无用的工作上,把财物都


耗费在不急迫的事情上。人们嘴和肚子不能贪而无厌。所以,国家有财富聚积不足的弊病,就是朝政


衰败;人要是患有聚积不足的疾病,身体就危险了。


丞相说:怎样医治财富聚积不足的弊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