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建国怎么就成了不可能?丨“双十协定”73周年特刊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中共方面希望能保持解放区的现状并掌握相当的武装,而国民党则反复强调军令、政令统一,双方在原则问题上皆互不让步,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此后,再经9月27、28日及10月2日、5日的四次会谈,10月8日,双方代表就周恩来起草的《会谈纪要》交换了意见,并于10月10日由双方代表签字,12日对外公布。这便是重庆和谈的成果“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是基本方针,国共双方“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关于双方军队整编的问题“中共愿将其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由现有数目缩编至二十四个师”,但对于争执之中的解放区政权问题和国民大会问题,则将“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双十协定”没有解决国共间的实际矛盾,双方的军事冲突也并未因和谈而缓解。从蒋介石一方面说,他对国民党的实力有信心,认为中共没有能力与他争衡,在毛泽东飞离重庆后,他于10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共毛十一日飞回延安,彼虽罪恶昭著,而又明知必乘机叛变,将为统一之大碍,但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

而就毛泽东一方面说,他对于和谈的不会有成果也早已了然,共产党部队的行动并没有因为和谈而有所限制,此时共产党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就在和谈开始的第二天,第一支八路军部队开始进入东北。毛泽东在去重庆前曾对前线干部讲到:“我们提出的条件中,承认解放区和军队为最中心的一条,中间可能经过谈谈打打的情况,逼他承认这些条件・・・・・・你们回到前线去,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

在毛泽东看来,和与战是一体之两面。他在返回延安后,向各地党委作出指示:“解放区问题未能在此次谈判中解决,还须经过严重斗争,方可解决・・・・・・解放区军队一枪一弹均必须保持,这是确定不移的原则。”至于在东北的行动,“我党一切既定计划,照样执行。”

由于国共双方都没有在“双十协定”签署后停止各自的军事行动,重庆和谈无法起到阻止内战的目的。不久之后,双方部队即在华北、东北陷入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对于国共和谈无法成功化解战端的原因,邓野在《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一书的结尾有着精辟的阐释:

“国共两党之所以能够就国家权力的再分配举行和平谈判,从本质上讲,这是武力的对比互为消长的条件之下,所产生的政治现象。和谈本身就是武力的产物。然而,和谈的本质却又在制止武力,这样,也就产生了一个头足倒置的关系:以武力的产物――和谈,反过来,剥夺这个产物赖以存在的依据――武力。”

和与战的这种倒置关系,加上战后美、苏两强在东亚地缘格局中的巨大影响,决定了中国还需要再经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参考文献:

[1] 汪朝光:战与和的变奏:重庆谈判至政协会议期间的中国时局演变,《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2] 陈红民:蒋介石、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判断与抉择,载于氏著《细品蒋介石:蒋介石日记阅读札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89-208页。

[3] 杨奎松:《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年。

[4] 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5] 蒋永敬、刘维开:《蒋介石与国共和战1945-1949》,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6] [美]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stein):《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China 1945: Mao's Revolution and America's Fateful Choice),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