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电影《倭寇的踪迹》
一
当明朝大海商汪直(1501―1559)被拉到杭州一个港口处死的时候,不知道他会不会扇自己两耳光,为什么信了徽州老乡胡宗宪的鬼话。
但浙直总督胡宗宪也是没有办法。
为了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胡宗宪与汪直的海商集团斗智斗勇多年。两人互相影响,竟然产生了共同语言。
汪直做过盐商,后来加入海上走私集团。随着势力和威望攀升,成长为东南海域、乃至日本一带的海上一哥。
最鼎盛时,汪直拥众十万余,大小船只无数,自称“徽王”。过往的船只,都要打着“五峰”(汪直,号五峰)旗号方能通行。
然而,关于汪直的身份,朝廷和民间的认识却出现了撕裂。
汪直自认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商人,经营海外贸易,既能赚钱,又能为国家守卫海疆。因此,他还曾自称“净海王”,海氛澄清,边疆无事,有他的一份功劳。
任何时代,朝廷不能容忍任何私人武装的存在。于是,汪直毫无争议地被官方定性为海寇。纵容?合作?都是不存在的。
胡宗宪正是作为汪直的死对头,来到东南任职的。
在长年的斗争中,胡宗宪颇有些被汪直“洗脑”的嫌疑。他逐步认识到,只有开放海禁,才能彻底平息沿海海寇,所以想改剿为抚。
胡宗宪与汪直谈条件,许诺其不追究前罪,并开放海禁。
有了总督大人的包票,汪直进入杭州,畅游西湖,就这样被诱捕了。
胡宗宪立马上奏,一心想兑现他的承诺,请求皇帝免汪直一死,让其充当沿海防卫,以安倭奴人心。
奏疏刚发出去,地方官员闻讯,纷纷传言胡宗宪收了汪直几十万两金银,才为其求情。
胡宗宪吓傻了,赶紧派人追回那封奏疏,重新发了一封。在新的奏疏里,胡宗宪措辞严厉,说汪直是制造沿海紧张局势的罪魁祸首,罪不可赦!
这一刻,汪直已经知道,自己的生命将画上句号。
讲这段史实,不是为了八卦这一对徽州人的恩怨,而是为了说明:在明代,对待海洋的态度,关乎每个人的身家性命,无论你是商人还是高官。
支持海禁,抑或反对海禁,是两条路线的殊死搏斗。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