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的崛起与死亡,胡宗宪的反悔与自保,都被裹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路线之争中。而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他们也将预见一个庞大帝国终将衰落的肇因。
1559年,汪直被处死的那一年,一个叫努尔哈赤的人降生了。
同年,伊丽莎白一世加冕为英国女王。英国在她的治下,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国。她因为纵容和扶持海盗集团的扩张,后来被称为“海盗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利用海盗扩张,中国皇帝则对海盗务必赶尽杀绝。
二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1840年那场堪称“国耻”的战争,中国是怎么输掉的。
原因当然要从1840年以前去找。事实上,当英国军舰出现在中国海域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就已经写好了。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近代以前,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之前,我从人才(后台发送“逆淘汰”提取文章)、科技(点击)、武器(点击)和整体观念(点击)等方面都做了一些解读。现在,我想从海禁的角度,追溯这个问题。
没想到,这一追就追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头上。
在朱元璋之前,中国从未有海禁政策。远的不说,在老朱建国之前的宋、元两代,均以开放著称。
宋代的皇帝,无论如何荒唐或恐惧战争,经济意识却都十分超前。商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其中源自进出口贸易的市舶收入亦十分可观。
相比之下,明初的商税年收入,仅为北宋时的1%,可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以及老朱建国后的倒退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宋代皇帝都奉行实用经济理性,不但不禁止海外贸易,有时还特别提倡和鼓励。
元代基于大一统的开放性,较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南粮北运中采取了海运。
由于元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当时的经济中心在江南,这就需要启动南粮北运工程,将江南出产的粮食运输到京城。
隋代以后,南粮北运基本都靠漕运,即通过大运河运输。但元代从1282年开始海运尝试,历经十余年的冒险和试错,终于找到了一条经济、安全、快捷的航线,从浙西运粮到京师,只要十多天时间。
从此,海运与元代统治时期相始终。
更深刻的变化随之而来。因为海运的昌盛,促进了元代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航海技术、造船业的大发展。以至于有历史学家感慨,如果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的海上强国,将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但是,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