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战斗力低下。战争有自己的规律,如果俄国能在战场上取胜,则后来的一切都不至于发生。比如法国,虽然一度出现过52个师哗变的事件,但最终还是被胜利的光芒所掩盖。俄军的识字率是当时欧洲国家中最低的,而不识字的人无法理解先进的武器装备,也缺乏组织纪律性,成长为军官的可能性也很低。俄装备自给率低,武器性能落后。以海军来说,主力舰7艘,不及德国的1/4,性能还差,根本没法打。俄国空中力量虽然已经组建,但飞机数量和质量都远逊于德国,德国仅用少量侦察飞机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如果单是上面这些因素,只能解释俄军的失败,不能说明帝国的崩溃原因。俄罗斯帝国崩溃的最终原因,还在于内部生变。帝国军事上的失败、经济危机的深化和原有政治体制的弱化,给了各种反帝国势力以可乘之机。
一是各种自由民主势力,尤其是立宪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和孟什维克。前者较保守,后两者十分激进,已属于社会主义政治光谱。两派可以说是1905年革命和此后立宪运动的主力,在前三届杜马中十分活跃。1907年俄国取缔杜马后,他们转入地下运动,有些成员脱离革命。但随着帝国统治走向崩溃,这些人纷纷冒出,成了二月革命的中坚力量。尽管他们不是一路人,但因为执政时间短,先有皇帝、后有列宁充当他们的公敌,所以多数时候是结盟的。
立宪民主党(1907年会议)
二是布尔什维克。一直有说法称布尔什维克领袖是德国间谍,如列宁;或是国际犹太人阴谋的一部分,如托洛茨基(他是犹太人)。言下之意,布尔什维克不是俄罗斯政治组织,不具有掌握俄罗斯政权的合法性。但这样说的人也应该看看布党的其他成员 ―― 比如一直被这些“新”历史学家埋汰的科巴同志(斯大林早年化名),他虽然是格鲁吉亚人,却是“比俄罗斯人还俄罗斯人”的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者。所以布党高层个别人的民族属性或组织背景,不影响对布党整体的定性 ―― 它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俄国的体现,它的社会基础是俄罗斯城市工人(所谓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是帝国崩溃的最终胜利者,它收割了1917年革命的果实,并恢复了旧帝国的大部分领土,统治俄国直到1991年。
科巴(1902年),即斯大林
三是教会。教会一百多年来一直深受沙皇的压力,它们无时不刻不想恢复像菲拉列特、尼康大主教那时的巨大权力。教会又受基督仁爱思想影响,反对战争和压迫,和平民十分接近,具有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1905年革命时,在彼得格勒挑头示威游行的就是一个神父。1917年革命中教会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从革命后教会立即宣布重建全俄东正教会、重选牧首来看,教会是不甘心久居世俗沙皇之下的。
四是非俄民族主义者。俄罗斯帝国的是“民族的囚笼”(列宁语),除俄罗斯族以外的各民族时时谋求独立。俄政府拉拢各民族上层人士,结果疏远了下层;当上层看到帝国行将崩溃、跃跃欲试时,俄罗斯帝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实际上,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也是民族问题。帝国覆灭前,民族问题尚未爆发;但俄皇一退位,波兰、波罗的海、乌克兰、中亚、高加索等地诸民族立即起事,使俄国边疆不得安宁;德裔、犹太人、捷克人等诸民族也心怀异志,犹太人在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捷克人通过叛乱消灭了高尔察克政权。
1916年秋季,俄军在对奥前线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布鲁西洛夫攻势),击败了奥军,消灭五十万人。但随后俄国就不得不承受过长战线带来的压力,兵员、物资都不够。这年的冬天十分寒冷,到了春天,彼得格勒终于陷入了粮食极度短缺的境地。
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爆发了革命,几十万市民上街游行。留守京城的皇后手足无措,打电报向丈夫救援。然而,3月14日,深知大势已去的尼古拉二世被迫在前线退位,宣布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亲王。米哈伊尔亲王看到传位诏书(电报)后,回家睡了一觉。第二天他一出门,看到街上到处都是革命者,便宣布自己不会即位。于是,俄罗斯帝国灭亡了。
真正的末代沙皇 ―― 米哈伊尔二世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