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身于平民小地主家庭,没有任何显赫的身世和高贵的血统,在秦朝末年不过是沛县的一个亭长――秦汉时期十里设一亭,负责那一块的防御以及追捕盗贼等事务,有点像今天的派出所所长,属于最基层的小吏。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开始并不起眼的小人物短短几年却同诸侯一起推翻了秦朝,并建立了影响深远的汉王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平民夺取政权的先例。刘邦这个没有任何后台背景的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这个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了。
首先刘邦很早就波怀大志,喜欢施舍,不把财物当回事,并非那些守财奴可比。
他不屑于经营产业,却整天和各路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喝嫖赌,一直被父亲看做败家子。不把个人家产放在眼里,却喜欢仗义疏财结交各路好汉,这是具有远大志向的表现,《水浒传》里描写的宋江、晁盖等人就是这种人的艺术化的典型。
刘邦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担任亭长的时期基本上和县里的大小官吏、社会贤达都混熟了。他在咸阳地区服徭役时,曾经见到秦始皇出游时的排场,禁不住发出感叹:“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可见其志向之远大。
沛县的富豪吕公和县令是好朋友,是当地有名的社会贤达。有一次吕公过生日,沛县的大小官吏、贤达豪杰都去祝寿。县里负责文书工作的小吏萧何作为宴会的主持人立了一条规矩:凡是送礼钱不足一千钱的都要坐到堂下。刘邦也过去大模大样地说拿一万钱祝贺,实际手里一个钱也没有。吕公听到后,连忙把刘邦迎进门请他坐上座。萧何等人和刘邦比较熟,就趁机嘲笑挤兑刘邦。然而刘邦丝毫没有感到不好意思,就直接坐到上席了。吕公见刘邦气势不凡,知道他不是等闲之辈,就执意要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个女儿就是吕雉,以后有名的吕后。
刘邦的第二个过人之处是勇敢无畏,做事坚决果断,能成为众人的主心骨。
他起义之前带领一帮追随者在山里游荡,前去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遇到一条大蟒蛇拦住去路。刘邦说:“壮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抽出宝剑走上前去就把大蛇拦腰砍为两段。刘邦的勇敢一下子就征服了大家的心,使他们愿意跟着做事。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郡县纷纷杀掉自己的长官起兵响应,沛县的豪杰也杀掉县令造起了反。其中有名望的萧何、曹参等人都是文吏,害怕起义失败之后被秦朝灭族,都不敢当头,便推举刘邦。刘邦见状就不再推辞,勇敢地担任了沛县起义军的首领,取得了这支起义军的领导权。他就这样凭借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抓住了历史机遇,为以后打下天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萧何、曹参等文人因为畏首畏尾而失去了这个机遇,古人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便是指文人虽然不满社会现状,但又胆小软弱摇摆不定,最终难以领导大业。
刘邦的第三个过人之处在于他懂政治,知道当时社会的需求,并能主动地满足这种需求。
刘邦打下咸阳之后,不但不搞大屠杀,反而赦免秦朝的皇族和官吏,为自己减少政治阻力。他知道百姓已经被秦朝的苛政折磨地喘不过气来,就宣布废除这些繁琐残酷的法律,只约法三章规定杀人者处死、伤人的和盗抢财务的要判罪,同时减免赋税与民休息。做完这些之后,刘邦还把秦朝官府中的财货都封存起来,自己还军霸上等待诸侯入关共同决定怎么处置。
刘邦的各种做法,无不是在收拢人心,给天下人看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统治者。通过这些措施,刘邦赢得了关中地区乃至整个天下的民心,为以后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做了非常坚实的政治铺垫。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依然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就是因为看到了社会多年战乱之后人民需要喘息、社会需要安定这一历史需求。相反,项羽却因为大肆烧杀抢掠失去了民心,成为了残暴之徒的典型,最终不免走向灭亡。
第四,刘邦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他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嚣张,什么时候必须收敛,什么时候必须低头赔礼。
刘邦平时是个傲慢无礼的人,动不动就骂人,经常对别人进行羞辱,甚至当众扯下别人的帽子往里面撒尿。同样是这么一个刘邦,居然能放下身段在鸿门宴上卑躬屈膝地向项羽道歉、解释。刘邦明白和项羽力量相差太大,两军又相距很近,如果当时开战他几乎必然要灭亡。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刘邦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赢得了喘息,最后方能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如果这个时候一味逞强,很显然就面临马上被消灭的命运,就不会有后来汉朝四百年的基业了。
屈是为了伸,刘邦暂时地忍让是为了以后消灭对手,这才是能屈能伸的本义。面对恶势力如果畏缩、恐惧,一味忍让不敢斗争,这不是能屈能伸,这不过是以此作为掩饰自己懦弱的借口。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