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胡同七号

作者:张清平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1:14

|

本章字节:3430字

在石虎胡同七号,“新年有年会,元宵有灯会,还有古琴会、书画会、读书会……有舒服的沙发躺,有可口的饭菜吃,有相当的书报看”。在这种怡情自娱的氛围里,新月社的成员们品茶、喝酒,谈政治、谈文艺,一时间名流云集。梁启超、丁文江、林长民、陈源、林语堂、徐申如徐志摩父子、王赓陆小曼夫妇、余上沅、丁西林、凌叔华等在这里常来常往,林徽因和表姐王孟瑜、曾语儿也常来参加各种文艺、游艺活动。徐志摩有一首诗记咏这时期的“新月”生活———《石虎胡同七号》: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荡漾着无限


温柔,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淡描着依稀


的梦境;


雨过的苍茫与满庭阴绿,织成


无声幽瞑,


小蛙独坐在残兰的胸前,听隔院


蚓鸣,


………


我们的小园庭,有时沉浸在快乐


之中;


………


20年代中期,徐志摩接办《晨报副刊》。他在副刊开辟了《诗镌》栏目,集合了以闻一多、朱湘为代表的一批志趣相投的诗人,倡导和创作格律新诗。他们的创作提高了白话新诗的艺术品质。


新月派诗人陈梦家选编的《新月诗选》,是对新月社诗人和创作实绩的总检阅。其中,林徽因的《笑》、《深夜里听乐声》、《情》、《仍》四首诗入选《新月诗选》。


1924年4月,北京迎来了印度诗哲泰戈尔。


泰戈尔是梁启超、蔡元培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来华访问的。


就像一幕大戏,尚未开场,锣鼓点儿已敲得震天价响;又像一部交响乐,序曲奏响就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为了迎接泰戈尔,北京的文化人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北京各家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连篇累牍地向读者介绍泰戈尔其人其事。


泰戈尔是印度百科全书式的哲人,他一生写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一百多篇短篇,二十多部剧作,还画了一千五百多幅画,作了几百首歌曲,撰写了大量的论文。他的抒情长诗《吉檀迦利》,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但他拒绝了这一封号,以示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抗议。


为迎接泰戈尔来访,当时颇有影响的《月报》,出了《泰戈尔号》专刊,专刊分上下两卷。文学研究会还出版了泰戈尔的多种诗集。


讲学社委托徐志摩负责泰戈尔访华期间的接待和陪同,并担任翻译;王统照负责泰戈尔在各地演讲的记录和编辑。


新月社成员用英语赶排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


4月23日,泰戈尔乘坐的火车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抵达北京前门车站。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辜鸿铭、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车站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