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玉米 追书(有0人在追)

完成 未签约 普通 都市·校园

最新章节:3.28.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6.34 万字 点击量:5539

0

毕飞宇

+1
毕飞宇的《玉米》是现代中篇小说创作中出现的十分难得的一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它通过讲述与权力得失紧密相关的乡村女孩玉米的命运,揭示出权力对人的命运的左右。 在这本名为《玉米》的书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难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王者,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 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 ——通过对“极限”的探测,毕飞宇广博地处理了诸如历史、政治、权力、伦理、性别与性、城镇与乡村等等主题,所有这些主题如同血管在人类生活的肌肤下运行。对我们来说,读《玉米》是经验的苏醒和整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土和城镇、那时的日常情境在毕飞宇笔下精确地展开,绝对地具体,因确凿直抵本质。 如果说《青衣》是一次成功的“蜕变”,那么2001年的《玉米》仿佛就是一次“脱胎换骨”。 王家庄是毕飞宇建造的历史风景。如果说借助这一风景,他拥有了对历史的内在视景,那么,毕飞宇对于“文革”的书写,则显示了他对历史的理性认知。和大部分小说家关注文革的“激烈”相比,他关注“文革”的隐性影响。比如在《玉秧》里,你会看到“文革”深深渗入了魏向东等人的生活。不无调侃、讽刺的富于间离效果的讲述,显示了“文革”的“革命性”是如何进入一个“文革”参与者性行为过程的。这是“文革”思维对人们生活的侵入、是“文革”思维如何成为日常生活的深刻象喻。 玉米:毕飞宇,男,1964年1月生,江苏兴化人。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7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院(原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评论到,毕飞宇的《推拿》恰恰以很 小的切口入手,对盲人独特的生活有透彻、全面的把握。这部小说表现了尊严、爱、责任、欲望等人生的基本问题,所有人看了都会有所触动。被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 1、《哺乳期的女人》 2、冯牧文学奖(奖励作家) 3、三届小说月报奖(《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 4、两届小说选刊奖(《青衣》《玉米》) 5、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奖励作家《青衣》《玉米》) 6、两届鲁迅文学奖(《哺乳期的女人》《玉米》) 7、2009年,毕飞宇自愿放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小说家奖; 8、20年3月,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玉米》长篇) 9、20年8月,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10、2014年3月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
打赏 共(0)人打赏

发表评论
推荐
平原

平原



作者:毕飞宇



那个夏天那个秋天

那个夏天那个秋天



作者:毕飞宇



冒失的脚印

冒失的脚印



作者:毕飞宇



玉米

玉米



作者:毕飞宇



作品评论

是否为 水月瑶歌 打赏 1000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