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聚焦海猎美食探险的《美味猎手》,目前斩获豆瓣8.0高分,这样的成绩与同期节目相比,算得上“耐打”。
在综艺市场愈发同质化的当下,《美味猎手》凭借独树一帜的题材、颠覆传统的叙事、大气隽永却不失趣味的视觉观感……引领“美食+”综艺创新升级,口碑致胜背后,有怎样的内容逻辑?
差异化竞争,填补市场空白
今年,综艺类型垂直细分越来越精准,细分受众掌控着内容生产的“蓝海”。回顾前三季度综艺市场表现,文化类、偶像养成类、选秀类层出不穷,多档慢综艺持续发力,综N代热度不减。
不过,看似井喷的市场也潜藏着危机:一方面,老牌劲旅创新乏力,疲态渐显;另一方面,垂直小众难以突破圈层,囿于一隅。当前,大部分综艺同质化问题严重,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卫视、天猫出品、优酷联合打造的海猎美食探险综艺《美味猎手》以独树一帜的题材优势、颠覆传统的叙事风格、言之有物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开辟了“美食+”类型化新纪元。
由“智慧领队”田亮、“美食艺术家”魏瀚、“猎潜专家”阿达、“自由潜达人”金莎组成“美味猎手团”,以生活化、自然化的风格全方位记录“美味猎手团”在大障碍岛为期30天的海岛探险之旅。
总之,这档节目创造性地以“海猎美食探险”切入,它从食物的获取开始,用最原始、简单的方式追溯着味道的本源,探索人与自然最本真的相处,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既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也满足了观众对海洋文明的猎奇。
垂直深耕创新“美食+”,打造高级质感
美食题材是综艺类型中的重要门类,随着“美食+旅行、美食+情感、美食+八卦、美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美食综艺热闹非凡,与时下热播的“美食+”题材相比,《美味猎手》在取材和制作节奏上偏美式风格。
有网友评论,《美味猎手》是中国版《荒野求生》《幸存者》,其实,自然探险、渔猎海钓、荒野烹饪等题材在欧美相当成熟,但在国内却一直未能成行。《美味猎手》是一次“吃螃蟹”之举,颠覆了美食节目单一的叙事风格。
前五期可以看出,《美味猎手》以情节推动剧情发展,每期的任务进度和挑战难度,都是在半开放式剧本上自然连接的,第二期猎手团丛林狩猎、田亮徒手抓野猪、队友吓到惨哭、团队陷入危机,所有片段一气呵成,真实又自然。
从内容上看,《美味猎手》将“海洋+美食+探险”三要素深度融合,巧妙地串联起“海钓+海猎+海潜”等迥然不同的海岛生存方式,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官体验的同时,带领大家融入海岛、探索海洋文明。
从人设上看,“星素结合”的嘉宾阵容是《美味猎手》在人设上的创新,人和海岛、人和生物、人和人之间天然存在的冲突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
第五期田亮伤势恶化前往奥克兰就医,忍痛和队友分开却不忘嘱咐大家“注意安全”,队长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跃然屏幕,不仅田亮,其他素人“猎手”的形象同样立体丰满:三人在毛利酋长的带领下完成了海钓卡瓦鱼、拦河捕捞左口鱼、挖取蛤蜊等任务,并成功换取了食材、火源等荒岛生存要素,烹饪美食后不忘关怀田亮,整个小团队碰撞出的情感火花不做作、接地气,《美味猎手》没有让素人成为明星的点缀,而是让“星素结合”助力节目良性运转。
从视觉呈现上来看,远离城市喧嚣的大障碍岛,保持着原生态景观,海天一色的蓝色童话世界,琳琅满目的海洋资源,堪称海猎者的天堂,选址让观众心动不已。《美味猎手》制作方更动用专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团队,为节目视觉效果保驾护航,高精尖的影视装备,给观众营造了“洗眼”般的视觉享受。
同时,《美味猎手》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味觉”享受。“美味猎手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归人类最初的自给自足。第四期中,大家千辛万苦与河鳗“撕扯”,最终缴获的战利品,魏瀚采用传统的宫廷御膳姜母鸭的方式炮制――“酒香河鳗”,刚经过惊涛骇浪的猎手们,品味着“温补养生鳗”,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美味溢出屏幕,挑逗着视频外每位观众的味蕾神经。
国人追求“色香味俱全”的味蕾体验,《美味猎手》深谙此道,通过拍摄、剪辑方式凸显食物的“颜值”“味道”,获取食材的过程彰显了“美味猎手团”勇于突破的冒险精神和追寻不同生活的激情,而在原始生态中烹饪美食、品味美食,以及传播美食文化,则体现了“食色性也”的纯粹,让观众产生最原始的食欲。
探索“理想生活”,阿里大文娱的战略部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何为“理想生活”?亦舒说:“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须自由自在。”《美味猎手》试图传递的,是又“真”又“燃”的“理想生活”,总导演袁静说:“我们追求每个真实体验中的燃点,抓住每个内容的高能点,尽可能地用事件来表达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和情绪感染力。”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