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九把刀用一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引领了一波以“校园青春”为主题的新浪潮,随着青春电影接涌而至的大量产出,大众几乎是默认了“出道即巅峰”的万年定律,一边感叹国产的青春片逃不过早恋怀孕堕胎的几个套路,一边又回忆着那些年我们和电影里的故事很难有重叠的真实青春。
同电影一样,主题曲《那些年》作为电影剧情的浓缩版,词作者九把刀将电影里所演绎的感请全都倾注在这首歌里,加上胡夏的演绎让这首歌伴随着电影一起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那段时间里如果说有一个歌手可以唱尽学生时代的天真懵懂、也抒发着毕业之际的不诉离殇,那他一定是胡夏,这位“清泉王子”有着一尘不染的歌喉,与电影里酷似我们的青春形成了某种奇妙的连接,只一开口便是烂漫时光。
但青春本身就是一个保质期很短的量词,胡夏的歌手生涯似乎也跟电影一样,突然一下火了成了经典,但热潮一过,除了偶尔被拿出来怀旧之外,再无其他。
但在7411圈,不火是常态,火才是意外。
《那些年》算是个美丽的意外,赶上了台湾电影工业和偶像剧产业的余晖,谁也没想到这首歌会爆红,但也一下子把胡夏锁定成校园偶像型歌手,直到《那些年》的热潮退却后,公司虽然试图搞复制粘贴的路线,让他屡屡为小清新烂片献声,但效果连差强人意都达不到,胡夏也就这样没能继续顺势拥抱流量。
作为从台湾超级星光大道选秀出来的歌手,胡夏在大陆的粉丝基础自然比不上芒果选秀舞台上的那几位,而继《那些年》之后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地方,不温不火的这几年,靠着唱电影电视主题曲刷曝光率,就有点类似当年张靓颖的路线。
但胡夏到头来还是没能成为像张靓颖一样的主题曲专业户。
主要还是因为胡夏得益于他的声线,同样也束缚于声线。
在早几年青春文艺片盛行的时候,胡夏这有着“清泉王子”之称的嗓音确实很受欢迎,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更替,大把有流量有热点的新人只要声音干净,甚至不需要唱功,只要有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修音师,不仅可以主演甚至还可以直接包揽演唱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曲。
这样招一个人打两份工,还省了一笔宣传费用,投资方自然乐意,所以胡夏也不是不可取代。
更何况这么多年胡夏的音乐风格几乎都没有变过,嗓音限制了他唱不了一些气势磅礴的大歌,也唱不了痛到极致的情歌,处在中间位置的情歌,尽管好听但也不会很抓耳。
作为有着“小品冠”之称的胡夏,某种程度上也是复制了前辈的老路,同样带着黑框眼镜,演唱歌曲都偏抒情,虽然两者的唱功都属于实力派,但在创作上胡夏太弱。
唱功的优势并不能弥补创作的这块短板,并且歌手中最不缺的就是唱歌好听的人,所以这么多年你会发现胡夏唱歌都是中规中矩的,没有记忆点和后劲,似乎还一直停留在那些年的阶段,在现在这一波环境中脱颖而出很困难。
7411圈里有了机会上升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因为浮躁而最终变得昙花一现的歌手不在少数,好在的是胡夏这几年虽然不火,但也有一定的曝光率,毕竟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当今市场本就很难存活,更迭太快谁会喝你亲手熬的骨头汤呢,胡夏也就索性停了下来。
温温吞吞的行事风格也是他不温不火的原因,与世无争的性格直接导致他始终游走在艺人和普通人之间,这些年来也没什么花边新闻,上一次上热搜还是因为被主办方逼迫唱微商歌曲,而这,都还是16年的事情。
缺少炒作的话题点自然是难红,就连公司都对他处于散养状态,任由他肆意生长,参演几部电影,从《左耳》到《伤心童话》演技也渐有明显提升,参加几个综艺,最后又打响了他游戏天才的名号。但胡夏不知道的是发展这么多副业的代价就是在音乐圈的存在感越来越低,甚至可能面临他还是不是专业歌手的质疑。
竟然他自己都不在乎,觉得都是工作之一,甚至还多学了一些技能,那就都无所谓了。
毕竟目前的当红炸子鸡不外乎都是演员和偶像,当下身为歌手而红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发张唱片能吸引住群众眼球的只有大咖级别的歌手才做得到,这几年火的歌曲大多数是搭上了电影的顺风车,歌手大多数是靠我是歌手这类综艺吸睛。当然,抖音类的除外。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