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标签90后,也不定义90后,我们只是描述一个群体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和人生无常,以及他们在人间百态面前所展现的,人类共通的渺小与无助。
今年八月,一篇标题为《现实版“小偷家族”》的新闻引发了热议:
22岁的流浪汉马昊和捡来的弟弟,在草堆中相依为命。马昊为了“养家”和照顾弟弟,疯狂砸、盗窃共三十余辆车,最终落网,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
9岁的弟弟和他的家,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偷兄弟的境遇令人心酸,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更为严峻:在中国,有2300万留守儿童,得不到“家”的温暖,而90后犯罪事件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早在2010年,中国社科院在法制蓝皮书中就指出,90后犯罪率持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已超过青少年犯罪总量的1/4。
腾讯网2006年青少年犯罪论坛新闻版面
粗略地估算一下,十年过去了,当人们在感慨“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的时候,第一批坐牢的90后也差不多该出狱了。
对于他们而言,这不是一个好笑的结论。他们才是真正“被同龄人抛弃”的群体。出狱后,他们努力尝试融入新生活,但大多时候,现实是不尽人意的。他们被劳动力市场丛林法则抛弃,被主流道德价值观抛弃,成为了新一代的“城市弃民”。
我们在“出狱人员就业群”中采访了两名90后。他们的经历让人感到心酸,而我们却只能感叹:“也许这就是现实”。
2016年5月21日,吴凯出狱了。
他爸从省城连夜赶回来,骑的摩托车,跑了两百公里,一早就蹲在监狱门口等着。见到吴凯的第一句话是,“哦,伙食不错嘛,长高了?”。
吴凯面无表情,他没有理解父亲的幽默,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他在牢里关了两年,长了二十多斤,他爹在外头的世界,好吃好喝,自由自在,怎么还瘦成这个样子了?
6月份,病恹恹的吴凯在家躺了一个月。家里人给他买了部手机,他沉浸在了电子科技的海洋里,打了一个月的手游。
吴凯爸爸计划送他去考B2(货车)驾照,然后跟他大伯去跑长途,运猪。吴凯不愿意,说他不想“寄人篱下”,跑了。
他记得很清,刚回来那会儿去大伯家做客,婶婶待客泡茶,其他客人端的都是家用的搪瓷杯,偏偏特意给他端了一个一次性的纸杯。
“嫌我从牢里出来,怕不干净,得病,怕沾了晦气呗,我们那边人都信这个的”。
这件事让他自尊心大受打击,所以他从家里逃了出去,一个人跑去广州打工,想要靠自己“混出点名堂来”。
但现实不尽如意,吴凯跑了很多工厂,上网投了不少简历,但工资高的电子厂都不让他进,不收有案底人员。
“他们要我开无罪证明,我肯定搞不到嘛,我上百度,问那个律师,为什么有案底的人不能进厂打工啊?律师回我说,‘请您保持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我他妈心态哪里不好了?我在牢里,一天踩2000条牛仔裤,我只想工作,挣钱,养活自己,但他们都不肯给我一个机会。”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