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在台湾

发布:2018-11-27 11:28 · 文化

郑成功

不过新政权也总是有自己的问题,比如国库紧张。所以郑成功到达台湾后,下令屯垦,正是此时与台湾当地原住民爆发了冲突。坦率地说,为了加强屯垦郑家军确实对原住民采取了暴力手段,但政治抚慰还是主导。双边关系也不是就紧张到一触即发。

有民间传说称郑成功寻访高山族部落,部落首领拿出金、银、草、土献给郑成功任其挑选。郑成功选择了草和土,退还了金银,说自己是来收复土地而不是贪图金银的,因此让高山族心悦诚服(以这一传说为原型的故事《四盘礼品》还入选了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

当然真实历史上郑成功与原住民的关系可能也并没有故事里描写得如此和谐,但郑成功岛上停留也不过一年多一点,建立稳定政权不到三个月即撒手人寰,对原住民的暴行肯定到不了民进党渲染的那样恶劣。反倒是他儿子郑经继位后,“1670年,原住民和汉人移民冲突扩大到延平郡王郑经都要‘亲征’,派部将刘国轩扫荡了数个部落,其中反抗最强的巴泽海族,其男女老幼尽遭屠杀,几乎灭族” 。

从郑成功一生来看,他卷入明清鼎革的大漩涡,又处在西方殖民时代的冲突前线,最终赶走西方殖民者建立奉前朝正朔的地方政权,其生平之复杂,很容易被各方政治势力任意打扮。

台湾各路统治者对郑成功的解读

郑成功逝后,各路势力果不其然对其生平进行了符合自己利益的解读。

清政府收台后,康熙表面上赞赏郑成功,提赠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实际上并没有放松对郑家的警惕。郑克u一家被迁往北京,台南延平郡王祠的前身也因清政府的忌惮,长期只能使用“开山王庙”之名。民间则多有流传郑成功创立了天地会等秘密结社组织反抗清朝。

1874年,日本悍然挑起侵略台湾的“牡丹社事件”,清政府才重视起台湾治理,次年在沈葆桢的提议下,才重修台南延平郡王祠,成为官方正式祭祀郑成功的场所。此时的延平郡王祠为福州风格建筑。

民间对郑成功的祭拜从未停止,根据2016年的统计,全台主祀郑成功的庙宇有450多家,祭拜者中也不乏太鲁阁族和阿美族等原住民。

日本占领台湾后,利用郑成功有日本血统,为自己占领台湾增加合法性,于是把台南延平郡王祠改建成“开山神社”,增加了日式建筑。这也是日本设立的第一座神社。

国民党退入台湾后,郑成功则成了立足台湾反攻大陆的代表人物,1949年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在答复“台湾地位问题”的询问,评价郑成功是“热爱自由、冒险、忠贞、舍己为人、随时随地怀抱灭清复明、收复大陆的志愿”。1963年国民党当局开始举行“郑成功中枢祭典”,直到2017年降格为止。台南延平郡王祠福州式与日式建筑也被拆除,改建为钢筋水泥的仿中国北方建筑

郑成功

后来随着台湾本土意识的觉醒,特别是民进党这样的台独政党上台之后,民进党有意把郑成功解读为台湾独立建国的先行者。2002年,陈水扁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候的“总统府资政”姚嘉文就讲过:

中国大陆也在同时庆祝郑成功来台纪念日,但却是扭曲郑成功开台历史。三百四十一年前,郑成功因不愿接受清朝统治而来,开国立家,并建立‘延平王国’,这些历史真相必须还原与清楚呈现,对于先人奋斗过程我们更应该了解。

说起来,民进党的基本盘是以闽南人为主的本省人(详见《谁更爱台湾?》),陈水扁和姚嘉文两个闽南人这样解读祖籍闽南的郑成功,倒也有其歪理在的。那么为什么蔡英文又会换一种说辞,搞“去郑成功化”呢?

从“去郑成功化”到“去中国化”

蔡英文上台以来,“去中国化”越来越激进,风评被害的可不止郑成功一个人。

今年八月,新修订的台湾十二年教育新课纲草案通过,高中历史将不再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三个领域,将过去的中国史内容大幅删减,从原本的1.5册内容缩减为1册,并放入“东亚史”的框架下。中国史不再单独存在。

故意切断与大陆联系的时候,倒霉的还有秦晖提到的另一位广受两岸各阵营赞誉的人物孙中山。遥祭南京中山陵是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就职后的例行仪式,而蔡英文也取消了这一仪式,还淡化了中山诞辰150 周年纪念日。

在2017年降格“郑成功祭典”的同年,蔡英文当局还取消了“中枢遥祭黄帝陵典礼”。

至于废除“蒙藏委员会”等明里暗里切断与大陆联系的大小动作,蔡英文当局也没少做,就不多提了。

(2)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