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这部满是泪点的电影《何以为家》,观影过程中几度情难自已地破涕大哭。影片结束时,全场没有一个人挪动脚步,大家都沉浸在影片营造的悲伤和反思之中。
影片的一开始,小男主角赞恩就起诉自己的父母,理由是他们给了他生命。
12岁的赞恩和生活在黎巴嫩100多万名叙利亚难民一样,如蝼蚁般求生在黎巴嫩这片矛盾重重的贫瘠土地上。其实他的父母根本不配称为“父母”,平日里不管孩子们,任他们自生自灭。
把女儿卖了,对儿子非打即骂,在这里,女孩是一种商品,可以换钱;男孩是一种工具,负责养家糊口、照顾更小的小孩。 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将孩子当做摇钱树和免费劳动力。他们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只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苦难和折磨。
他无力阻止自己的妹妹被父母抓去送给房东抵押房租,直到怀孕大出血死在冰冷的夜里。也无力阻止母亲再度怀孕还跟自己说“我又怀孕了,如果是个女孩,我会取名叫萨哈,上帝把你的妹妹还给你了。”
这个还未诞生的孩子只会延续他们兄妹的悲剧而已。
当然影片的支线结构其实很复杂,在此不过多剧透,非常鼓励大家去影片自行观赏并思考。
是啊,为人父母是一种能力,虽说具不具备没人说了算,但人性良知,若要不辜负一个生命该有多难。
当这么一部直观地把“生而不养”抛在观众眼前的第三世界电影上映时,我们不禁在心中泛起一个问题:撇开地缘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不谈,你认为这样的故事离我们很远吗?
其实并没有。北上广100公里以外的真实中国,这样的悲剧依然在上演。
国内也常常有这样的新闻:前有广西平南生15个,后有三农视频里生10个的家庭,一个个让人无语凝噎。
就在我家小区门口的一家按摩店里,有这样一对30多岁的年轻夫妇在那里打工。夫妻俩薪资加起来勉强过万,共生下三个女儿,最大的已经上高一,最小的才刚满3岁,托养在安徽阜阳乡下的奶奶家。
他们还告诉我打算在今年努力一把,生一个男孩。当我从那位母亲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是多么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一个女人什么时候让我觉得可悲?就是在把生育当成不容拒绝的己任。什么时候还能更可悲的一点?就是生得越多,越不把孩子当成独立生命看待的时候。
我记得诗人纪伯伦这样写过:
前几天那个福建漳州的90后妈妈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跳河身亡,原因是和公婆闹了矛盾,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苛责她。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说没就没。
这中间固然是公婆的责任最大,但是一个女人在没了长辈和丈夫的依托后就要选择轻生,那么你自己呢?还有你凭什么剥夺你孩子成长的可能?说到底,她既没尊重过自己的生命,也没尊重过孩子的生命。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陡然看见微博冒出了一条新鲜的热搜:马云称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
对,就是那个力挺996的马云。又一次站出来语不惊人死不休,和今天上述所写的一切都是背道而驰的。
起初,我有点难以想象到了他这样的地位和境界时竟然还会提出孩子是自己的一样“东西”。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