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蛮夷”的困境:汉化还是不汉化?

发布:2020-05-25 10:51 · 历史不清不楚

不汉化游牧民族不可能战胜农耕帝国,更不能长治久安,但完全汉化对于人数处于劣势的游牧民族来说依然是条覆灭之路。

北魏孝文帝的完全汉化政策让鲜卑人迅速的丧失了权柄和主体地位,日渐融入了汉族,到了唐代,鲜卑人已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而出现。语言和宗教(或是风俗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一旦语言和所有风俗都仿照了汉人,那么从文化上讲,这个民族已经和汉人别无二致,他也就没有了独立存在的基础。

北方“蛮夷”的困境:汉化还是不汉化?

鲜卑对于唐朝文化有一定影响,但自身已经消融于汉族中了

汉化给游牧民族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腐化,即中行说所说的一旦游牧民族接受了汉族的锦衣玉食和生活方式,就不在具有本身骁勇善战的优势,这样下去,他们会逐渐沉沦,最后,在更强大的外敌面前崩溃。之后的辽金都是在接受汉化后,生活逐渐糜烂,最终被比自己更强大的游牧民族击败。

而之后的蒙古人,则更是在汉化问题上愚不可及,在生活上,蒙古人接受了汉人的锦衣玉食,迅速腐化,逐渐不堪一击,在政治上,却又废除科举制,并实行压制汉人的政策,彻底激怒了广大汉人,最终在汉族起义军下,已经腐化的蒙古骑兵不堪一击,狼狈逃回了大漠。

正因这种汉化的困境,朱元璋才得以说出:胡虏无百年国运。这句话直到满清的崛起才被彻底打破。

最为成功的“蛮夷”:满清

满清,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北方“蛮夷”,与之前的游牧民族不同,后金女真人的成分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叶赫女真这样的游牧部落,也有建州女真这样渔猎农耕混合,有一定汉化的部落。这种多样性使得满清既了解游牧民族的秉性,也熟知中原王朝的特点。努尔哈赤本人,更是做过明朝的将军,并和李成梁沾亲带故,满清皇室对于中原的了解,非之前的部落可比。

北方“蛮夷”的困境:汉化还是不汉化?

努尔哈赤的铠甲和明朝铠甲没什么两样,清朝铠甲深受明朝影响

入主中原后,满清可以说是大部分汉化了,他完全继承明朝的制度,恢复了科举,大量任用明朝官员,甚至于清朝的皇帝,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汉人皇帝。

但是同时,满清又找到了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办法,那就是将自己的民族特性同时烙印在汉族之上。在以前,北方部族的汉化往往是单方向的学习汉族,而满清通过剃发易服的手段将自己的习俗同样烙印在了汉人身上,这大大缩减了汉族和满清之间的差异,按照中原王朝的标准,就是将汉族也烙上了“蛮夷”的印记,既然汉族也剃发易服,那么彼此之间就不再有贵贱之分和亲疏之别,华夷之辨势必难以进行。通过用强制暴力的方式,满清成功将汉人和自己绑定在了一起。

北方“蛮夷”的困境:汉化还是不汉化?

另一方面,满清保留了八旗这一特权阶层,其中虽有不少汉族蒙古族出身,但他们已经完全的满洲化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八旗。剃发易服以及保留一个满洲化的群体,这对于满洲文化的遗留以及存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不得不说,满清的成就是斐然的,清朝持续了275年,远远超过了朱元璋的预测,而满洲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也是远超前代的。

无论很多人愿不愿意,中华文化已经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这些历史留下的烙印并不会因汉民族主义者的愤怒而消失,与其纠结于400年前的事情,还不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好当下的事。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