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网上播了,所以给人“旧剧”的感觉。但如果发行到电视台,还真就是电视首播。这里头有些剧目,从策划到制作一直都是双屏播出的打算,只是在最后时刻遭遇台风,先行在网络平台上降落了。网播过后,并没有引发大的争议,就有了电视回炉的可能。说起来,有些电视台专捡播得不错的网剧的漏,偶尔也能取得不错的收视率。
当然也有些剧目,打根儿上起就是奔着网剧去的,现在有了新的可能。今时不同往日,在台退网进的大背景下,视频网站向电视台反向输出节目早已蔚然成风。
原本,发行部门为制片公司所专有。一部剧启动或者做完了,发行人员把网络播出版权卖给视频网站,把电视播出版权卖给电视台。播出模式基本上是电视台先播,网络跟播。后来,网络出价走高,出现了网台同步甚至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电视台一直在退守,可是视频网站仍然觉得:出钱多,话语权少,不能自主决定档期。
改天换地的版权销售和发行模式出现了:视频网站一把买下全版权,然后再分销给电视台。于是,视频网站也有了自己的发行部门。于是,视频网站可以决定网台之间的权益划分了。究竟是网络独播,还是会员优先,或者纯粹给电视台二轮播出权,都是网站说了算。
这就有了前面说的那些明明已经网络播过,但还属电视“首轮发行”的剧目。也有像《黄金瞳》《外八行》这样全宇宙都还没播,但也已经在寻求电视发行可能的剧目。当然,还有些剧从剧名看就只能在网上播了,像《我在大理寺当宠物》《妖出长安》《每天回家老婆都在装死》《我的邻居是妖怪》等,电视台应该不会接手。
影视行业进入了盘整期,电视台暂时不可能有大的进击动作,视频网站在制作和版权两线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虽然三大视频网站仍然在搞军备竞赛,但母公司的股价和战略一定会对其形成牵制。而且,已经有了足够话语权,也就不需要再高价抢夺话语权了。联合限价已是既成事实,制片公司在视频网站处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除了少数有绝对实力的公司,一般性的团队基本上只能赚取有限的来料加工费。
这一趋势在秋交会项目辑录的“前期筹备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稳中还需有创新
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购买力在分化,作为供货商的制片公司的筹备项目自然也就面目分化了。
五大卫视尚有相当购买力,能和视频网站形成部分大剧的瓜分。但五大卫视和所有卫视一样,都承担有传播主流价值,把定舆论导向的任务。而且,2018年到2022年,年年都有重要献礼档期,主旋律剧目的需求只增不减。市场信号已是如此明确,制片公司要做的就是按销定产。从剧名和题材就能看出来,哪些是主打电视台的,哪些是专供视频网站的:
比如说,《抗大之青春往事》《烽火女兵》《孙光明下乡记》《你无悔的许多年》《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你中国》《我亲爱的祖国》,摆明了就是给电视台用的。而《新金粉世家》《新孔雀公主》《四十成年礼》《当你老了》《这就是生活》 《中国式家庭》这些合家欢剧目,肯定也会主发电视平台。
比如说,《马卡龙物语》《易轻尘》《奇侦异案》《热血女神龙》《采珠勿惊龙》《步步生莲》《若如年少般遇见》《下姜春暖花正开》《帝业如画》《江山不悔》《论习惯对颜值的影响》《光芒纪》《楼上的姐姐快下来》《天理男容》《虎鹤》《新名利场》这些剧目,有的题材奇崛,有的剧名搞怪,有的IP色彩浓郁,网络播出才适销对路。
其实,电视属性明显的给电视台,网络属性明显的归于网站,这些操作起来倒也不难。难就难在一些创新性的剧目和敏感性题材,属性不明,风险难测。
创新是所有文艺形式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电视剧也不例外。但市场中跟风者多,创新者少,也是一直以来的常态。近几年流行的大IP+流量明星的风潮,更是打着创新的旗号,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进一步重创了原本就薄弱的创新力。
所谓敏感题材,不是指相关律法或者制作通则上明文所载的不许触碰的题材。而是那些原本并不敏感,而且很有观众缘,但过了一段时间就敏感起来的题材。电视剧是有制作周期的,体量越大的项目周期越长,不可控的风险也就越大:题材、编剧导演、演员任何一个环节都需慎之又慎。
有句老话叫“富贵险中求”。创新成功了必然有口碑,敏感题材通关了必然有市场。还是希望这近800部剧里,多出创新之作和脱敏之作,以品质和实力带动中国电视剧走出低谷,走向灿烂。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