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则是两次颁奖仪式上的场面,通过奈娜老师的“差学生”接受优秀奖章这一仪式,再次强调教育的平等性与公平性。
然而正如我们前文所述,整部影片的呈现方式已经偏离了表达思想,因此再完整的故事结构也只能为保障逻辑顺畅而变得僵硬。
人物如接受到指令一般,中规中矩地去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冲突,走向下一个安排好的高潮场面。
这样的高潮场面虽然位置恰当、首尾呼应,却前缺铺垫,后少延伸。因而最直观的呈现就是学生缺少改变的过程,老师鲜有情绪的起伏,就连结尾处优秀班的教师承认错误也满是突兀与尴尬。
▲若与《放牛班的春天》中同样是放飞纸飞机的场面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嗝嗝老师》对于师生情感铺垫的无力与欠缺。
总体而言,《嗝嗝老师》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希望在不承认印度社会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但这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影片想要表达的平等观念如果缺失了对现实社会的精确剖析,那么呈现出来的只会是一部创作者想当然的自我安慰之作。
对于改编电影来说,原有的文本就像一粒种子,只有深埋于当地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才有可能破土而出,绚烂盛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印度电影能够呈现出一个直笔社会现象的维度,出现一位更加平凡普通而非无所不能的奈娜老师。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