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在北美卷起票房风暴的漫威电影《毒液》成功登陆国内院线,不同于再美国本土叫座不叫好的情境,《毒液》在国内的口碑和票房的表现都实现双丰收。汤姆.哈迪饰演的片中男主“埃迪.布洛克”成了毒液的饲养主人。网络上,也掀起“毒液”梗狂潮,一时间,一个面目狰狞具有尖牙利爪的“反英雄”角色,成为索尼和漫威的新吸金神奇。小编也很好奇,什么样的魔力使得这部在北美遭受嘲讽的超级英雄电影在中国风靡一时。这次就带着大家探讨下。
“毒液”这个角色诞生于1986年9月底十八期的《蜘蛛侠之网》中,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亦正亦邪的人物设定。这次在电影拍摄消息公布时,各大媒体观众一致认为这是一部类似于《死侍》规格的R级电影,可片方知道宣传阶段才公布它是一部全年龄电影,出乎很多观众意料。并且北美上映后,因为其糟糕的叙事和对毒液设定的改动巨大,遭到了一众老漫画动漫粉丝的批评。
毒液引入国内也是本土观众意向不到的,预告片中埃迪和毒液首次融合后那夸张的海口和巨舌,无不让网友感叹:绝对会被毙掉,网盘见吧。然而在10月初,腾讯出手加之一系列的“骚操作”营销手法使得毒液的过审一马平川般顺利。首先是电影本身对血腥暴力镜头画面的处理,节制而讨巧,在北美就是全年龄的分级师出有。再者,网上出现了毒液的各种剪辑镜头加之公益广告的情节链接,在网络也引起的很趣的反响,都说,毒液是依次过审,实在是实力尚可,蛇皮有余
截止目前,毒液的内地票房即将突破十亿大关,上限不可预知,但这次成功的引入已然是毒液各方利益受众的光荣。毒液之所以在内地叫好叫座,一是由于IP和演员本身的粉丝价值,中国观众只熟悉《蜘蛛侠3》中的那个毒液和戴面具都演技爆表的汤姆.哈迪,对毒液的原始设定故事并无太多情感认同。并且,毒液的出现,也正迎合了目前大众对于“主旋律”英雄概念的消费疲劳,这样一个邪恶强大且不受控制的英雄正中了观众的需求下怀。最后,质量欠佳的本片在被预期制作成血腥暴大作后却改为了PG-13级别,证明其讨好是假敛财是真的目的,加之在中国市场上“蛇皮”的营销方式,使得毒液这部几乎一刀未剪成为了世界的新英雄票仓,中国的真口碑宠儿。
毒液的成功虽说的个案,但在多个领域都极具参考价值。在小编从事的游戏行业,国内的审核愈发严苛,版号批文的申请也冻结依旧,游戏行业的大寒冬来临,很多从业者都报以悲观态度,但《毒液》这样电影的引入,无疑为我们提供新的模式,就是说,国内资本扶持加之对官方喜爱的公益宣传和公共服务助力,这样新奇有效的打法说不定会引起一波风潮(游戏公益广告,想想就可怕);再者,从IP上看,毒液这样成熟且在国内并无广泛基础的IP在创作时不会对观众的心理预期造成打击,反英雄的设定也符合目前大众的审美趋势(死侍同样盆满钵满),厂商今后可以在引入国外游戏IP的时候选择这样具有成熟故事体系但国内尚未开发的优质IP,并且紧跟大众审美的先驱潮流,这样的奇兵更容易获得玩家的口碑购买双丰收。
有趣的是,汤姆.哈迪接下这部超级英雄电影之前,对毒液的故事和设定完全不了解,他大部分关于毒液的信息是从他10岁小儿子那里得来的。在一些采访中,他也坦言,他就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让是演员的老爸在荧幕前变成超级英雄。
小编也想若若的问一句:
是不是每个游戏人也希望骄傲的告诉自己的孩子:看看,这游戏是你爸(妈)我做的!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