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会因为其他人在建造桥梁或者治愈癌症、自己仅仅是个漫画作家而感到羞愧。然后我逐步发现,7411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如果你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你就在做一件对的事。” ―― 斯坦・李
斯坦・李去世了,享年95岁。漫威失去了父亲。
他的一生,与漫画脱不开关系,但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位漫画界的巨头,竟然根本不会画画。
甚至于他踏入漫画这个行业,也只是机缘巧合下,为了养家糊口所作出的选择。
事实上,他是一个怀揣着文学梦的青年。
“斯坦・李”也不是他的本名,是他早年给《羞羞段子:花花公子的低俗读物》和《高尔夫球手逸闻》写低俗荤段子时,为了不影响到日后的写作生涯,为自己起下的笔名。
尽管他可能连一个完整的圆圈都画不出,却并不能阻止他创作的灵感。
他甚至还为此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漫画创作流程:先由撰稿人头脑风暴,想出一个点子或者说是粗略的故事大纲,然后任由漫画师自由发挥,在漫画的基础上填写对白,最后装订上色。
毕竟会画画的人不少,但是波中有笔墨,脑中有故事的故事家却寥寥无几。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斯坦・李认识了自己黄金时期的搭档杰克・科比、史蒂夫・迪托,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合作的流程是:由斯坦・李提出故事大纲和结构,再由科比进行绘画和部分场景、细节的修改,最后由写手史蒂夫・迪托负责所有的对话及一些最终情节上的修改。
这种漫画师和故事作者联手创作的形式,被后人称之为“奇迹模式”。
1922年,大萧条时代,斯坦李・马丁・利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个裁缝,母亲是个家庭主妇,他从小身材瘦弱,在学校里成了被同学们霸凌的对象。
贫困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的早熟,很小就出来讨生活。
他做过制裤公司的杂工,百老汇大戏院的引座员,甚至还在报纸上帮人写讣告……直到1939年,16岁的斯坦李高中毕业,通过舅舅的安排被马丁・古德曼雇佣,加入了Timely漫画,也就是漫威漫画的前身,这才有了后面的传奇。
1942年,斯坦・李应征加入美国陆军,但并没有冲锋陷阵,而是发挥自己所长,做了一名文艺兵,负责撰写训练手册、鼓舞士气的口号,正式职位名字叫“剧作家”。
许多年后,《美国队长》的影片上映,史蒂夫・罗杰斯所扮演的美国队长原本只是一个空有着爱国梦却手无缚鸡之力的小个子,他被人霸凌、耻笑……即便后来拥有了矫健的身躯,加入了部队,也只能穿着队长套装,奔走于各个表演现场供人7411。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都是斯坦・李本身的人物缩影,也许在这个曾经文弱的青年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英雄梦,想要为了国家而冲锋陷阵。
这部漫画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无疑是一种鼓励。美队的形象也成了万千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以至于这本漫画的出现,甚至成为了很多人参军的动力,《复仇者联盟》中的寇森就是美队曾经的迷弟。
斯坦・李去世后,就连美军也发文悼念这位老兵,对他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认可。
R.I.P. Solider.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