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性别分化、场景流动多变,主持荒、边缘化的访谈节目还折腾什么?

发布:2018-12-22 10:40 · 娱乐圈那些事儿

在很多年前,鲁豫梦想有自己的show:“要一张宽敞的沙发,一定要黄色的,嘉宾坐在一边,自己坐在另一边,聆听故事讲述感悟……”而后故事想必都知道了,2001年《鲁豫有约》的面世,让她如愿以偿。同年,以高端人物访谈为定位《杨澜访谈录》也开播,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访谈节目当中两大巨头。

嘉宾性别分化、场景流动多变,主持荒、边缘化的访谈节目还折腾什么?

在这17年间,“黄沙发”早已承载不起访谈节目的多元发展,更多创新形态的访谈节目出现在观众面前。近期腾讯视频推出了华少主持的《今晚九点见》和毕啸南主持的《理想者》这两档节目,而从节目模式和理念来看,腾讯视频的《今晚九点见》和搜狐视频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2》存在着某种联系。

《今晚九点见》是华少以访客的身份在夜晚拜访十二位男性嘉宾,探寻这些嘉宾的过往故事和内心世界;而《送一百位女孩回家2》是聚焦更多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女孩们的故事,记录她们的工作生活,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

这两档节目的共同之处在于,跳脱出了传统访谈节目“泛群像”的思维定式,将被采访者群体的类型精准化,只局限于单向性别,这一创新之举有何意义?能否扭转相对低迷的访谈市场的局面?

泛群像到精群体,价值输出垂直化

传统的访谈节目大都是常规周播甚至日播的节目,主抓热点,聚焦人群广泛,大都是通过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将受访者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出来,增加大众对受访者的了解度。甚至某种程度来说,主导采访的主持人与节目品牌强力绑定,光环更为强大,个人IP价值凸显,而受访者只是展现时代群像的缩影,以泛群像描摹时代画卷。

随着季播节目的常态化,缺少了常规访谈节目的高曝光度,节目模式收网回缩、受访群体特性垂直化成为了应变之道。比如前文提及的将《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今晚九点见》群体缩小到单一性别之上,集中每期只局限于采访男/女性,试图以受访者为切点,以个人经历、价值观折射性别群体的当下生态,而在内容铺陈和价值输出上,承载了精准化传输的使命感。

嘉宾性别分化、场景流动多变,主持荒、边缘化的访谈节目还折腾什么?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2》跳脱出靠7411圈嘉宾导流的思维定式,有摄影师、演员、力工、企业高管等多个职业,以观察者的视角呈现她们的生活和观念,由小及大的描摹女性画像,展示当代女性的多元价值观念;而《今夜九点见》目前只播出两期,分赴青岛和台湾会见了运动员张继科和歌手萧敬腾,内容呈现上更多的是通过重返与成长相关的环境,回顾当年故事以及当下的心境。

嘉宾性别分化、场景流动多变,主持荒、边缘化的访谈节目还折腾什么?

在笔者看来,《送女孩一百位女孩回家》是对女孩们当下生活的记录,《今夜九点见》更多的是和观众分享男性视角下成长的感悟,在节目整体内容和价值输出导向上更为垂直、精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艺恩数据显示,《送一百位女孩回家2》的用户画像显示,节目男性观众占比59%,女性观众占比41%。受访者性别的垂直化或能集中聚拢大量异性目标观众,为异性群体洞察提供内容参照。

访谈形式外延,渐边缘化的访谈节目如何破局?

《送女孩一百位女孩回家》《今夜九点见》这两档节目另一共同特征是在短短半个多小时的节目时长里,场景变动极为丰富。而在传统的概念里,访谈节目一般都是在一固定空间内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进行面谈,经典的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1.0访谈节目均是如此。

访谈节目2.0的升级,在采访形式上有所创新。已故主持人李咏主持的《咏乐汇》是以主持人李咏邀请朋友做客吃饭为形式的一场闲谈,光线传媒制作的《最佳现场》是以记者团举证的形式进行访谈。这一阶段的访谈节目依然是在单一场景下,采访流程上增加新的元素,以此丰富内容,从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访谈人员分布上创新。

而如今访谈节目的3.0时代,新兴节目大多跳脱了传统的演播厅形式,实现了多场景化的升级――

1.整季节目一期一场景的流动化

在《星月私房话》这档节目,场景的选择是根据嘉宾的个性特征而定,比如文艺类的嘉宾会倾向于选择一家有情调的咖啡馆、或是展览馆等与其气质相契合的地方,对吃有研究的嘉宾会选择甜品店、餐厅等,根据嘉宾喜好进行量身定制,从环境营造上给嘉宾舒适感和亲近感,从而在访谈过程中也能很自然地衍生相关的话题,进入访谈状态,一定程度上保证节目内容的质量。

2.单期节目多场景流动化

就拿前文提及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这档节目来举例,节目的性质是陪伴式访谈,其访谈的场景视当天嘉宾的行程而定,比如,采访《延禧攻略》中尔晴的扮演者苏青,经历了摄影棚―茶室―训练房―家多个场景的转变。多场景的转变,以真人秀的视角记录,会看到采访者更多面。

嘉宾性别分化、场景流动多变,主持荒、边缘化的访谈节目还折腾什么?

环境往往是激发人内心真实情感的催化剂,从丁丁张和港版劳拉在海边看夕阳时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到华少和张继科深夜在船上讨论未来的规划,访谈环境氛围给予双方内心不一样的感受,可为产出的内容加分,与此同时,多场景化为访谈内容维度划分更加清晰的界限,整期节目版块化、故事线更为明晰。

尽管如今访谈节目已然进入3.0时代,却依然在庞大体量的综艺市场中处于渐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职业化的访谈主持人逐渐减少,难以再出现杨澜、鲁豫、柴静这类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职业采访者,而这群个人IP极强的采访者也面临着难以突破瓶颈的局限性。

嘉宾性别分化、场景流动多变,主持荒、边缘化的访谈节目还折腾什么?

但跨界正当时,采访者身份边界拓宽,《十三邀》中许知远是学者的身份,高晓松在其脱口秀《晓说》当中偶有采访,比如近期有对话《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电影《影》上映期间有对话导演张艺谋;并存在“去采访者化”加强的趋势,在微综艺中明星访谈大都由编导以画外音形式的代替,比如《橘子辣访》《入戏》等。但整体来看,在采访者人员多元化的同时,依然不能解决访谈领域专业性人才断层的现实问题。

(1)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