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对待死亡和婚姻的价值观。
电影中,男主角刘启的姥爷韩子昂、父亲刘培强先后死去。刘培强决定以生命为代价引爆空间站的时候,刘启激动地大声喝止。韩子昂死后,韩朵朵悲痛万分,看得人泪目。
但在大刘笔下,这些都不存在。
在原著中,“我”去太空舰队找父亲,得知他在微型飞船中被小行星碎片击中而死。对此,起码在作者笔下,“我”没有任何情绪化的表现。
对亲人如此,对爱人的情感就更加淡化了。
在叛乱中,“我”的妻子加代子阵亡,“我”也没有哀悼或悲痛的表现。“整天喝的烂醉”也只是与同事们一样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自己对爱人的悲伤。
如果说这种冷漠只是假象,是作者没有将悲情写出来,那么不妨看看加代子抛下“我”的这一段:
加代子默默地走上前去,从分发武器的人手中接过了一支冲锋枪,加入到那些拿到武器的市民的队列中,她没有回头,同那支庞大的队列一起消失在地下城的迷雾里。
在街上看见“革命”队伍就加入,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扔下老公走了,够不够奇葩?
不止如此,在“我”小时候,爸爸爱上了“我”的小学老师,光出轨不算,还和“我”妈妈商量离开这个家,妈妈竟欣然同意。两个月后爸爸玩腻了回家,“妈妈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处处都透着荒诞吧?
但其实这才是真实。荒诞与否,要看时代环境。在“流浪地球”时代――
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
真正的人文关怀,可不只是倡导“Love&Peace”那么简单。眼光毒辣的创作者,会深入挖掘人性在特殊环境下的表现,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流浪地球》电影如果把这些拍出来,无疑会成为国产科幻片甚至整个科幻电影领域中的先锋之作。
影片中,计算机Moss最后说“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求。”这改编自原著“叛乱”一章中联合政府最高指挥官的话――
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在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
影片为了这句话改编出对抗Moss的新剧情,但却扔掉了原著第三章“叛乱”整章的情节。
大银幕上,不同国家的人齐心协力参与点燃木星计划,实力上演“人类命运共同体”。小说里人类可没有这么一条心。
△韩朵朵号召各地人类加入救援行动。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