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发布:2019-04-20 12:22 · 娱乐圈那些事儿

电影《天才瑞普利》改编自美国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同名原作小说,故事起源于穷调音师汤姆・瑞普利意外地受造船大亨之托到意大利游说其子迪基・格林利回家。而当瑞普利见到了迪基时,被他奢靡的上流社会生活深深吸引,也因此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依恋。一次意外中,瑞普利失手杀掉了迪基,随后他用一个个谎言掩盖自己的罪恶,并将迪基取而代之。

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导演明格拉的解构

《天才瑞普利》是一部层次感特别丰富的电影。影片的导演是安东尼・明格拉,同时也是电影《英国病人》的导演。明格拉擅长文学改编,他偏爱不寻常的作品,他所参与的作品改编或多或少都涉及到对一些宏大命题的解构。

电影《天才瑞普利》解构的是阶级、犯罪和禁忌之恋。

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海史密斯创造了瑞普利的故事,而明格拉用其擅长的手法将瑞普利极尽丰满、细化。如他在《英国病人》中将婚外恋置于战争背景之中一样,他擅长将宏大命题放在一个极端特殊的故事中,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矛盾暴露、发酵,随后如洪水猛兽般倾泻而出。

瑞普利的主观视角

影片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将瑞普利作为影片叙事的唯一主观视角。

影片开头讲述《圣经》该隐弑兄故事的歌曲和瑞普利“如果一切可以抹去”的开场白,毫无掩饰地告诉观众瑞普利是一个罪人。随后将时间回溯到一切罪恶的开始 ―― 瑞普利借了朋友的普林斯顿校服的外套,因而被迪基的父亲所赏识。

影片巧妙的视觉引导,使观众自然地带入到瑞普利的角色之中。

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带入到瑞普利角色中的观众,与他邂逅太阳般耀眼的迪基、清晰地体会到他对迪基的情感以及被迪基抛弃的绝望。观众目击了他的杀人、清楚地感受到他每次濒临败露前的慌乱、也感受到了他的迷茫和爱人死后的切肤之痛。这种视角,使得瑞普利在观众脑海中的形象太过丰满和真实,即使知道他的残忍无情也还是让人很难很难对这个人物产生恨意。

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试问谁没有保全虚荣而撒过的小谎?试问谁没有过一步登天的幻想?明格拉十分清楚观众的心理,因此他残忍地将观众和瑞普利的罪恶捆绑,眼睁睁看着他堕落,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甚至是帮凶。以此达到对瑞普利的罪恶的解构。

他与恶魔做了交易

瑞普利虽与我们同为普通人,但他又是个“天才”,他牢牢地抓住了命运给他的仅有的机会,然后让内心的恶肆意滋长。

瑞普利,他的天才被撒旦赏识;瑞普利,他与恶魔做了交易。开头的圣经故事、瑞普利在公海的独木舟中拥抱死去的迪基以及在教堂唱诗的皮特,影片多次强调宗教语境,刻意将瑞普利的故事放在宗教的语境下去审视。

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这也是为何瑞普利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因为审判他的是宗教和他自己。他得到了他所觊觎的迪基的财富和地位,他也失去了他的全部所爱与身为平凡人瑞普利的一切。

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谁都被恶魔诱惑过,只是大多数人没有纵容自己堕落,因此我恨不起瑞普利。善恶之间天平敏感得吓人,只需一念之差便可瞬间倾斜。如果故事开始的那天,瑞普利没有穿着普林斯顿的校服偶遇迪基的父亲;如果在分别的小船上迪基没有践踏瑞普利的禁忌之爱;如果瑞普利不是“天才”……一切就不会发生。

影片的结尾,瑞普利让同性恋伙伴皮特说说“汤姆・瑞普利的好”,皮特说了很多很多…

瑞普利泪流满面,勒死了说着话的皮特,也勒死了残存的那点人性。

天才瑞普利,我始终恨不起的恶人

他完成了和恶魔的交易,他彻底堕落。他绝望,但我们无能为力。

(1)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