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发布:2019-06-19 12:51 · 娱乐圈那些事儿

知乎有一个提问: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其中一个答案是这样的:“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很多人觉得它说的就是自己,它戳中的是普通人在面对迷茫时的放任心态。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然而,还有截然相反的一类人。他们在迷茫中懂得反抗,只不过,为反抗而反抗。他们本想以抗争的姿势来粉饰自己的手足无措,却因深陷泥淖中,越挣脱,越沦陷。班杰明就践行过这一放任、一反抗的两种方式。

所以,《毕业生》套了个***恋的外壳,却又能让许多人看见自己的影子。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学生时代的班杰明,像被父母投进鱼缸的金鱼。透明的玻璃,隐藏着鱼缸禁锢鱼儿的罪恶。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他按捺着自己想要变得有些“不同”的心思,照着父母的期望,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父母为班杰明安排了一场庆祝会,要求他在众人面前表演潜水。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虽然百般不愿,但他仍然选择在缸中做条安分的观赏鱼,穿上潜水服供长辈们玩乐取笑。在班杰明的主观镜头里,他看见长辈们喋喋不休,却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自己沉重的呼吸。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当父母的朋友罗宾逊太太引诱他时,他仿佛找到了一条逃离鱼缸的绳索。

“乱伦”是颗坚硬的石子,可以打破“好学生”“乖儿子”的身份。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接受***恋的那一刻,班杰明还以为他会重获新生。但现实的严酷嗓音回应他:放纵情欲,并不能让思绪从迷茫中解脱出来。

“迷茫”这回事儿,剪不断理还乱。与此同时,这段***恋中,又新增了一个角色――罗宾森太太的女儿伊琳。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班杰明的父母强烈撮合他和伊琳约会,无奈的班杰明只好搞起了破坏。然而当他看到伊琳委屈流泪时,两人竟然相拥而吻,莫名其妙地相恋了。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而后伊琳知道了班杰明和自己母亲的***关系,痛心与他分手。班杰明幡然醒悟,穷追不舍。

伊琳在父母的要求下与别人结婚,班杰明奋不顾身前去抢亲。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说到这里,看起来这部电影的剧情走向有点套路狗血,可还是被结尾的神来一笔给救了。抢婚成功的班杰明,带着伊琳坐上了逃离教堂的车。在兴奋的余波下,两人相视一笑,可转瞬间,二人的眼神告诉观众,他们再次陷入了迷茫。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结尾的这幕解释了他们的令人困惑的爱情。谈一段恋爱,用热泪盈眶填满生活,也许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陷入沉思。爱情只是一尾摆渡,用来摆脱迷茫的此岸,可是只靠它,你也无法到达彼岸。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毕业生》这部电影拍摄于1967年,正值美国反文化运动。

据《反文化的诞生:反思技术社会及其年轻人的反叛》一书说,当时的社会风起云涌。 ―― “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 毒、嬉皮文化。”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而当时又是美国战后婴儿潮时期。经历苦难后的父辈努力赚钱,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安排安稳的未来。婴儿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父辈强加的安稳的观念与离经叛道的社会思潮中摇摆不定。

这部50年前的电影,为何让如今的毕业生们看到了自己?

班杰明前期听父母的教诲,做个安分的好学生,后期受风潮的影响,为突破家庭的禁锢,选择了一段***恋。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