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傅抱石学成回国。应徐悲鸿的邀请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教授中国美术史和国画概论。此时傅抱石的画作受画家石涛、顾恺之影响较多,还未建立独特风格,流传于世的作品也不多。
教学两年后,由于日寇入侵,抗战爆发。傅抱石一家被迫数次辗转迁徙。直到1939年8月,才重返已经迁到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暂住重庆金刚坡,再次投入学术研究和绘画创作。
重庆金刚坡
1939年至1949年间避居重庆金刚坡的这段时期,是傅抱石创作最巅峰的时期。
金刚坡带给他无限的创作灵感。他曾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所没有的”。
傅抱石从金刚坡的暴雨中得到灵感,1944年的作品《万杆烟雨》
长期对山水风景的体察令傅抱石的山水画已臻化境,他善用浓墨、渲染等方法把水、墨、彩融为一体,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同时,加入日本画的技法。
受金刚坡常年雾气萦绕,微雨蒙蒙的气象启发,再结合中国山水的皴法,傅抱石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抱石皴”画法。
1944年作品《赤壁泛舟》
即以皮纸破笔绘山水,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结构。这是打破以往先钩后皴、皴后擦、擦后染的传统步骤,散锋用笔、墨线交替、连皴带擦一步到位的新颖技法。
抱石皴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它能够用于风格不同的的任何山川,而且不会重复,远看气势磅礴,近看耐人寻味。
拍卖出2亿元高价的《琵琶行》是1945年傅抱石在金刚坡所作画作,这个时期也是傅抱石作画的最成熟期,作品风格较之前的更为大胆、成熟。
《琵琶行》重点围绕在诗人、琵琶女、客人三人间,构图缜密仍饱含中国绘画传统;人物描写精致,神态各异;左上右下及人物的不同大小形成紧迫的空间感。精妙的笔法和色彩的运用将画中人物的思绪情感都烘托而出。
1954年《琵琶行》
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历时两个月的画作被世人赞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左傅抱石、右关山月
画上同时出现四季的景致,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远看是云海茫茫,旭日初升;近看却是高山苍松,长城大河。右上角的太阳散出光芒照耀着云层,层层缭绕。傅抱石的雄浑奔放与关山月的细致柔和融为一体,使这幅画成千古一绝。
“江山如此多娇”是毛主席第一次为绘画作品题的词,也是唯一一次。
《江山如此多娇》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陆续创造出佳作。1957年他率领中国美术代表团赴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访问,这是我国第一次派出的美术考察队,出版了2本相关画集,加强了于东欧两国的友好关系。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