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生

发布:2023-09-14 09:47 · 高尔基的鸟

曾经有一个小孩儿,少年时代他努力读书,但却不够聪明,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你这样笨,能考上进士,我就给你背伞啊,背伞呢就是做书童的意思,那么青年时代,他立志要成为一代圣贤,但却发现自己气量狭小,爱和同学起哄,爱抽烟,中年时代,他立志要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却受尽磨难,气愤到想要自杀,老年时期,他主张西学东渐,让国人学习先进西方文化知识,却被国人骂作卖国贼,他是谁呢,他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啊,可谓是成就突出,影响巨大,但与他遭受的苦难相比呢,这些成就已经不算什么了,本周我们将用六节课的时间为大家解读曾国藩,今天我们讲第一篇,此篇呢,我们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梳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先让大家对他有一个大大致的了解,中间的四篇呢,我们分别从修德,处世,自律教子来讲述,让大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曾国藩的人生生智慧,最后我们以一篇曾国藩的乐趣哲学来收尾,其实啊,生活实苦,对吧,愿你在重压之下,仍能找到自自己的乐趣和方向,学会享受生活,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卒于1872年3月。

他的一生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书考试期,也就是1838年之前啊,这一时期呢,他一直处于学学,学考考考的状态,我们都知道,那时候是科举考试对吧,那么科举考试呢,有点像我们打游戏升级装备的感觉啊,第一关是院士,考过就是秀才,从此呢就算步入仕途了,第二关是乡试,考过就是举人,那这一关战斗激烈,很多兄弟死在这一关了啊,你若能过关,说明你实力很强,第三关会试,能过这一关的兄弟都有官儿做,第四关是电视啊,是过了第三关的所有人和终极***oss过招,根据个人表现给大家分别分出ABC三个档次

那么曾国藩就是通过这样的层层选拔,过关斩将,考中了进士,这种概率呢,比现在高考考985高校的概率还小的很多,那你一定会认为,曾同学是个学霸级别的人物啊,其实啊不然,他小时候啊天资平平,学习水平也很一般,有个例子足以说明,有一年冬天啊,有个盗贼偷偷潜入他们家,早早爬在房梁上,他计划等这家人睡觉以后啊,好下来偷东西,我们知道啊,南方的冬夜里是很冷的,大家一般都很早就睡觉,可是这个不幸的盗贼呀,偏偏遇到曾国藩这么一个读书不睡觉的曾国藩,这个时候在背一篇文章啊,嘴里叽里咕噜,反反复复半天也背不下来,盗贼呀就这样等啊等啊,等到花儿都谢了,曾国藩就是不睡觉贼呀,于是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

对曾同学说:啊你是个笨小孩儿,就你这水平,还读什么书啊,说完他把曾国藩刚刚背的那篇文章是从头到尾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你可以脑补一下场面,顿时很尴尬对吧

曾同学也很懵逼呀,可是他却愈加勤奋了,终于如愿考中进士,入朝为氏了

第二阶段,也是曾国藩在京做文官的阶段,也就是1839年到1849年之间,当时呢,正是道光皇帝在位期间,道光皇帝呀,特别倚重军机大臣穆张阿,而曾国藩就是穆张阿的得意门生,所以呀,他是十年连升10级,可谓仕途得意,如果我们用一个勤字来概括它的第一阶段,那么第二阶段可以用一个横字来概括,就像现在很多男士一样啊,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啊,也喜欢抽烟,有一天呢,他正在抽烟呢,被刘老师碰到了,这个刘老师啊,是曾国藩特别倚重的老师,平时对他是和蔼可亲,这次呢却狠狠的批评了曾国藩,那曾同学可是有志青年呐,他认为老师教训的对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怎么就戒不掉呢,于是啊,他决心戒烟,第2天,他就向同学广而告之,他说我曾子成要戒烟了,请大家监督啊,而且为了表明决心,他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曾国藩,你看这动静大了,就差没开新闻发布会了对吧,可结果呢?

是同学们故意引诱他,没事儿啊,就在他面前吸烟不说,还问他要不要来两口啊,几个月后啊,不抽烟的曾国藩是终于扛不住同学的诱惑,又一次开始吸烟了,你看,扎心了吧老铁们,戒烟失败

曾经的誓言呢?让曾国藩是无地自容,换个学校吧,他想这样啊就没人引诱我抽烟了,可是换了学校他还是没戒掉烟,总是在晚上反省自己,第2天看到烟壶又管不住自己的手了,一直到啊,他在京做了翰林的某个夜晚,哎一个人在书房读书,随手拿出烟壶准备抽两口,突然呐,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愣愣的把烟壶看了半天,然后鬼使神差的去拿了把斧子进来,把烟壶给砸掉了,做这一切的过程,曾国藩是那样的平静,这一次啊他没有让任何人知道,然而呢,这一次啊,他却彻底的把烟戒掉了,做完例假莫拿起笔,为自己写下,日课12条的规定,什么是日课12条,就是曾国藩给自己定立的12条规定,包括每天写日记,每天早起床,每天读十页史书,每天练字,每月写诗词,文章数篇等等规,那么看似一个普通的戒烟,看起来一个没什么了不起的日课12条,实则是曾国藩内心强大意志与恒心的底线,从那天开始,曾国藩把这些事情坚持做了一辈子,直到去世的前1天,他还在坚持写日记,早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了,曾国藩此后一生再没碰过烟,我们说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比我们聪明多少,而是因为他有一颗常人难以做到的坚毅之心,曾国藩从来都没有怕过死,大概从组建湘军的那一刻,他已经将个人生死置度外了,那年呢,曾国藩被太平军包围在南昌城里,塔吉布将军去世,罗泽南又被调离,赵超的陆军,和李梦群的水军都被堵在太平军的包围圈之外,无法救援,登上城楼,曾国藩每天看到的都是太平军18开部队,驻扎在城外,人山人海是惊奇遍地呀,看来呀,他们就等将军粮草断绝然后攻城了,这是攻城也是攻心呐,城内士兵老弱病残,战斗力不高,那百姓们三餐不济,大家都指望这位曾大帅弄什么妙招救自己呢,曾国藩也是人呐,虽然久经战场,可他内心也害怕,尤其是太平军这几天架设云梯夹地攻城,那听到那呐喊声是一浪高过一浪,曾国藩可谓是,心胆俱碎呀,那你放谁谁不会来,但是啊,他不能怂,大家都看着呢,他得撑着,哪怕但是死,也要撑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想,曾国藩预知下令,凡城内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统统上腾抵抗,自己呢则昼夜虚弱,这时候曾国藩的遗书都已经写好了,他交代自自己的随从,一旦尝未攻破,就把遗书送回老家,交给自己的父亲,而且就算睡觉,曾国藩也随身放一把剑,他已经抱得必死决心了

那一面随时自裁,绝不能让自己活着被俘虏,但是啊,苍天保佑,真正南长城被围困到几乎绝望的状态的时候,18k的50000人马撤军了,怎么回事啊,原来呀,海军的总部天津被围了,洪秀全要求18立即回兵救援南昌的,已经一夜之间解除了,你看那大家都不放大呀,这简直就是死而复生啊

我们再说一下第三节吧,就是建湘军平战乱,也就是1852年到1866年之间,那么这十年之间呢,是曾国藩历经苦难与磨砺十多年,也是他走向人生高峰的十多年,这期间呢,他奉皇上之命在湖南办团练,他认为只要端正己身,就可以以正压邪,什么事都能办的好,然而呢,在严酷的现实中啊,他是处处碰壁,事事不顺,湘军为国作战却等不到朝廷,自己投错良草,又10分困难,四处求告无门,同良们不配合他,皇帝不信任他,到后来他被困南昌无人救援,一个人那独自苦苦支撑江西战局,那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荣于湘赣官场呢,为什么没有皇上忠心耿耿,却招来元老重臣的记恨,甚至连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为什么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事,却常常行不通呢,哎,他想不通,他委屈,他愤恨,甚至啊久郁成疾,这一阶段呢,可以用一个忍字来概括,忍受痛苦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经过一个道士点拨,重读老庄之去,终于明白当年狐狸易为什么要讨好关门了,我们说关门那是满洲贵族,出身高贵,仕途自然是一帆风顺,这是你懂的,但是作为湖北总督,他对张志民是一块胡同,对正常事物横加干涉不说,还处处为难巡抚是胡林一,那你说碰到这样一个事哦,胡林一的苦恼可想而知对吧,那他又如何能够不恨关门呢,哎有一次啊,关门给他六岁过生日,提前几天发了请柬,请各位大小官员到大家庆祝,可大家平日对关门都无好感,又耻于为一个姨太太祝寿,都不想去给她捧场,那么生日这天呢,宴席都摆好了,可是呢不见有一个人来,我们心里着急了,另一派也是借的库,那么正在这时啊,却是胡林一来了,他不但自己来了,还带了老母亲和正妻夫人,给六姨太送了一份厚礼,那胡老夫人还主动提出要收六姨太为义女,并送给她金银首饰当做见面礼,这是给足了过门的面子,那六姨太也高兴了,在枕边呢说胡家的好话,请大夫不要再为难这个狐狸精了,关门了下来也是依着这个就一看自然就答应了,那胡林一也工作效率啊,都因此提高了很多,当年呢曾国藩暗笑胡林一没原则没底线,现在他知道胡林一当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啊叫做以柔克刚那么在职场当中,我难免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对吧,那不能因为忍不了别人的脾气就和他交恶啊,这样既拖延整体工作进度,又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埋下障碍物,我们应该学会忍,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啊,不仅要忍下去,还要用大胸怀来感召他,那如果因为小事就和同事闹矛盾,为自己的日后工作设下障碍不说,也不会因为领导喜欢胡人呀,早就明白这一点,而曾国藩是现在才明白这一点,这次重新出山带兵,他放下之前和同僚们的嫌隙,不管大小官员他都一一亲自拜访

那么我们应该明白啊,忍让不是退让,忍是在乖巧中隐藏着德行和胸怀,同样我们看到他手握重兵,还如此不计前嫌,谦恭有礼,也开始做反思,纷纷表示要支持曾国藩平定长毛之乱,正因为此呢,湘军最终打败太平军,挽救大清于危亡之中,第四点呢,开启洋务运动,也就是在1867年以后,在这个时期呢,他基本已经功成名就了,但还是不遗余力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曾国藩便高瞻远瞩的看到我们国家和西方之间的差距,于是他就提出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派幼童出国留学,也正是在他的手下,我们国家开始最初的近代化建设,这就是一代大陆曾国藩,他对近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政治呢他修身养性德治为先,以忠谋政,同时他又有铁腕手段,杀伐决断是从不亲自手软,论军事,他带领的湘军军纪严肃忠义血性,是剿灭太平天国就清朝于危亡之中,论文化,他替同城派的文风,创立湘江派,他的书法也是刚柔相济,小凯是整个清代的典范,我们应该走进曾国藩,学习他的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23-2025勾陈一 ALLRights Reserved 勾陈一中文网 版权所有